“互联网+科技” 能给农民带来啥

20.08.2015  12:39

  《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方案》近期出台,农业部相关负责人为您解读—— 

   “互联网+科技”,能给农民带来啥  

   

  绘图:刘念 

   编者按: 国务院《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中提出,建设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时至今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农民憧憬着能享受到“互联网+农业科技”带来的便捷,早日走上科技致富的道路。 

    为此,农业部近期出台了《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方案》,全力打造“互联网+农业科技”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那么,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是个怎样的平台?我们请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唐珂为大家进行解读。 

     云平台上有什么?  

     ——利用“1+6”,架起“专家—农技员—农民”科技传播桥梁  

  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是一个“精准、及时、全程顾问式”的信息化综合性服务平台,具有权威性、便捷性和实用性。它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支撑,整合了各类农业科教信息资源,集结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农技推广、农民培训与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从而搭建起一个中央与地方、专家与农技员、农技员与农民、农民与产业之间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桥梁,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科教服务“三农”信息化的水平。

  从架构上看,云平台包括了一个大数据平台,涵盖了体系综合业务云、智慧农民培育云、农技推广服务云、科技创新支撑云、成果转化服务云和美丽乡村创建云等6个专业云,包含了全国农业科教环能体系信息调度、智慧农民培育、基层农技推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村能源、美丽乡村创建、“智农卡”与“智农通”管理运营、标准化生产科技、农业科技创新支撑数据管理、现代农业装备研发与推广服务、循环农业创新与推广、军民融合产业服务、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信息服务和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等16个核心业务应用系统。

  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了1.78亿,全国100%的乡镇和87.9%的行政村通了宽带。互联网的发展正在不断地改变和影响着中国的农民、农村和农业。可以说,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农民对信息技术的渴求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而无论是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还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都需要与时俱进,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来推动现代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农服务有哪些?  

     ——农业技术在线问答,新型职业农民在线培训  

  云平台涵盖的内容很多,核心任务是通过服务云平台建设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的效能,从而也进一步带动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

  从农技推广的角度来说,尽管我国已经完成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立了一支完备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的队伍,但新的时代又对农技推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提升服务的效能,更要改变服务的手段。从今年起,农业部将分类建设全国农技推广服务基础资源数据库,通过给全部农技员发放“智农卡”,开通基层农技人员的“智农通”服务,构建一个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的现代农技推广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的信息化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今后,在这个云平台上,只要利用一张“智农卡”,农民可以随时将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传给农技员或者农业专家,进行即时互动解决,而农技员也可以将采集的信息上传到平台,在平台上及时解答农民的问题,并通过平台获取知识和专家支持,提高农业科技服务的到位率,也实现自我的知识更新。另外,农业管理部门还能实现对基层农技员的实时动态管理。

  从职业农民培育的角度来说,云平台尤其是智慧农民培育综合业务平台系统的建设,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创新了模式和手段。这个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智慧农民在线培训教育平台系统,可以为新型职业农民建档立卡、跟踪服务。利用这个平台,新型职业农民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享受各类科技信息服务,学习知识,互动参与,同时系统还能对他们进行在线认定管理考核,以及对接农村电商,以此吸引更多年轻人来投身农业。可以说,云平台将加快推动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进程。

     云平台到底怎么用?  

     ——安装免费手机“智农卡”,技术服务分区域分种类五级联动  

  云平台听起来好像高深莫测,但实际应用起来十分方便,主要是依靠“智农卡”。这张“智农卡”是云平台和电信运营商专门定制的手机卡,内置云平台直通系统,面向入库专家、基层农技员、新型职业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免费发放。只要安装到手机上,打开应用程序,就能即时享受到各种各样的农业信息服务,并与专家互动;农技员用这张卡也能即时为农民进行服务。对于农业管理者来说,也能通过“智农卡”对农技员进行考核管理。当然,“智农卡”有针对上述这些对象的不同业务版本,使用起来都很便捷。

  与其他领域的信息化相比,农村地域广袤,行业门类众多,农业生产的不可控性较强,农民整体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加之城乡“数字鸿沟”拉大等客观因素,决定了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过程。云平台的建设也充分考虑了这一点,由于各地的农业发展情况不同,农民们对农业信息的需求也都不一样。因此,农业部推行的是部、省、市、县、乡五级的互联互通,业务联动,分类分级进行建设云平台。中央主要是整合资源,建立专业信息采集队伍,组织专家和发布政策信息,是一个调度平台。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则负责地方云平台的建设与推广,提供具体的适合地方发展的信息服务内容,打通农技入户的最后一米。

  今年,农业部计划在全国发放不少于500万张“智农卡”,落实不少于3000名专家、10万名农技人员和100万名新型职业农民启动“智农卡”,最终全国免费发放不少于5000万人(户),逐步实现“智农卡”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持证农民的全覆盖,为广大农民提供“精准、及时、全程顾问式”的信息服务,全面提高农业科技的入户率和到位率。

    链接 

     国外的“互联网+科技”  

    美国:互联网让农场管理更加便捷,农户通过电脑、手机或者iPad,实时了解农场的土壤结构、作物长势、灌溉施肥、农作日志、病虫害情况,并且可以预测收成、预估盈利和管理库存。在农产品的销售方面,逐渐兴起了农户和消费者直接对接的方式,构成一个连接农户和消费者的在线市场平台。 

    澳大利亚:搭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研发各种便于农民使用的智能应有软件,供农民免费使用。该平台包括信息监测系统、预测系统、农产品信息系统等,提供农产品的生产、销售、流通等全过程的信息,供农业部门和农户决策参考。此外,还开发了全覆盖的定位系统,农户可以借助GPS精确耕作,合理布局作物,还可以用于灌溉、灾害防治等方面。 

    新西兰:大力发展宽带基础设施,覆盖郊区及农村偏远地区,同时将信息化融入生态农业旅游,农户拥有自己的网页,把自己的产品及农庄的相关信息发布到网上,并提倡游客分享自己的旅行故事,使农户、当地企业和游客之间形成良好的融合互动。 

    基层声音 

    浙江省湖州市明锋合作社理事长费明锋: 

    建立云平台可以为农户提供很好的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湖州市当地已经建立了“农技通”这样的信息服务平台,农户与专家形成了良好互动。互联网提供了一个新的销售平台,农户可以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问题在于当前农村劳动主力依旧是四五十岁的中老年人,他们对互联网掌握程度低,应用起来不便,在搭建网络销售平台、处理日常订单等方面亟需帮助。 

    山东省平度市南村镇农技员王伦世: 

    能够实现互动的网才是互联网。现在在我们平度,智能手机的普及率比较高,普通农户对于互联网的接受也比较快。但是,对于农民来说,他们对互联网的需求也相对比较实际,就是能马上实现互动,帮助他们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现在的普通农户已经不满足于以往形式比较单一的农技指导模式,他们对农业知识的更新速度要求比较高。就目前来说,我们平度地区的农民比较关心土地流转的各种信息问题,希望在这方面能与相关部门实现互动,即时咨询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