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规划”系列理论谱写推动龙江发展壮丽篇章

30.10.2014  14:19

  龙轩礼

  2014年被誉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也是我省启动实施“五大规划”的开局之年。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五大规划”发展战略,用足用好国家政策红利,加快我省改革发展步伐,省委宣传部认真贯彻省委决策部署,围绕“五大规划”组织开展了系列研讨和重大课题研究,充分发挥社科理论界“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撑。

  顶层设计、精心组织,“五大规划”系列研讨会规模空前、亮点纷呈

  “五大规划”战略为龙江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既符合中央宏观政策取向,又切合龙江实际,既有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又有先行先试的优势,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切入点,也是龙江科学发展的总抓手。实施五大规划是龙江发展的历史抉择、必由之路、希望所在。深入实施“五大规划”是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神圣职责。省委书记王宪魁同志指出:要深入解读,广泛宣传,把“五大规划”实施好。并指示要进一步加大对“五大规划”的研究宣传力度,使之成为党员干部的新共识。

  省委宣传部认真贯彻省委决策部署,着眼于服务龙江改革发展大局,强化实施“五大规划”战略研究,以丰硕课题成果推动“五大规划”战略形成政策体系,融入发展实际。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效廉同志亲自设计、亲自部署、亲自推进,省委宣传部会同各厅局委办及省内高校紧密配合,分工协作,确保会议筹备工作有序推进。6月30日,“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研讨会”在冰城哈尔滨隆重召开,标志着“五大规划”系列理论研讨会成功开启。此后,“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高层论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讨会”、“黑龙江‘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研讨会”,“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研讨会”陆续召开。 “五大规划”系列研讨会规模空前、亮点纷呈。一是规格层次高。“五大规划”系列研讨会邀请到了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农业部、林业部、俄罗斯科学院、蒙古国驻华使馆等国内外社科研究机构顶尖学者、国家主管部门知名专家以及外国官员会聚龙江,为“五大规划”战略实施献计献策。省发改委、国资委、工信委、省财经办、科技厅、农业厅、林业厅、商务厅、财政厅、环保厅、省金融办、省农垦总局、省森工总局和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等十余个部门同志会同来自省社科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东北石油大学的多位专家学者以及部分地市有关同志一道,就我省改革发展实际研讨问题、总结经验、探索路径。这种跨界研讨、互动交流的模式,提供了多维度、多元化的研究视野,将宏观政策、学理支撑、实践经验融为一体,进一步增强了理论研究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二是理论成果丰硕。“五大规划”系列研讨会共交流论文380余篇,很多文章站在国家战略高度,以广阔的全球视野做出深入分析,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获得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部分与会专家作为“五大规划”的政策制定者和实践推动者,对“五大规划”的战略考量、政策空间、理论内涵、实施举措作了细致解读,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性和实践操作性,对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五大规划”系列理论研讨会成果和综合报告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王宪魁同志,省委副书记、省长陆昊同志,省委副书记陈润儿同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效廉同志等省领导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这些研究成果切中我省时弊、对症下药,具有很强的理论针对性和实践操作性,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三是社会反响热烈。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五大规划”系列研讨会正当其时、十分必要,搭建了政府部门、高校及智库机构交流沟通、推动发展的重要平台,为进一步丰富理论成果、加强政策研判、提升决策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化解我省体制性、结构性、资源性矛盾,加快推进“五大规划”战略贯彻落实至关重要。国家林业局总工程师封加平表示: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站在助力国家林业生态发展的高度上,组织举办了高规格、高水平、高质量的理论研讨会,不仅有力推动本省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繁荣国家林业事业很有意义。四是宣传报道影响广泛。《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电视台、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东北网等省内主要媒体对“五大规划”系列研讨会进行了全方位宣传报道,人民网对研讨会进行了现场直播,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以及人民论坛、凤凰财经、和讯新闻等多家网络媒体进行转载并适时加入深度报道。《黑龙江日报》整版摘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国力撰写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导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研究员程国强撰写的《提高粮食主产区的两个积极性》、A.B奥斯特洛夫斯基撰写的《共同发展俄远东和中国东北规划可行性和现实性研究》、黑龙江省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副行长林佐明撰写的《以金融改革创新支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等多篇含金量很高的论文;《奋斗》杂志刊发了中国人民大学温铁军撰写的《生态文明战略与生态化林区发展》等多篇优秀文章和“五大规划”各研讨会综述,进一步扩大了“五大规划”的社会影响力,增强了“五大规划”理论宣传的辐射效应,使全国乃至东北亚地区更加关注黑龙江的发展趋向,更加了解黑龙江的发展潜力,更加看好扎根黑土、投资兴业的发展前景。

  因势而谋、乘势而上,抓住“五大规划”改革发展机遇,强省富民,惠泽龙江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机遇又一次出现在我们面前。“五大规划”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蕴藏着一系列重大政策红利,必须抓住用好、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能力,强化政策叠加效应,使各项政策措施相得益彰。

  重在把握“五大规划”战略机遇。“五大规划”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经过多方争取获得的国家政策支持,来之不易,为黑龙江改革发展带来难得的重大机遇。专家认为,黑龙江以前丧失了多次发展良机,这一次必须牢牢把握,决不能让机遇溜走。“五大规划”既涵盖对外开放和社会民生各领域,又统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各方面;既为龙江改革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也为开创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必须要从把握全省改革发展大局和对3800万龙江人民负责的高度深刻认识“五大规划”,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全面提升黑龙江发展活力、综合竞争力和战略影响力。

  重在用足用好“五大规划”政策红利。“五大规划”中有很多政策安排是为我省量身制订的,蕴藏着巨大红利,必须抓住用好。这些政策红利,既有集聚经济要素、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支撑,又有给予财税倾斜、兑现补贴补偿的资金扶持;既有体现国家宏观战略、释放龙江发展潜力的顶层设计,又有放开手脚先行先试、因地制宜深化改革的自主空间;既是带动我省经济转型升级、推进“新四化”协调发展的发动机,又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提升社会治理与民生保障水平的稳定器。“五大规划”蕴含的政策红利涉及经济社会各领域,关乎我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必须深入研究、充分挖掘,把政策红利用好用足。

  重在推进落实“五大规划”。专家们认为,要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力戒花拳绣腿、凌空蹈虚。各级党政干部要躬身力行,干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限期督办、对标检查制度,对中央和省委做出的决策部署,做到不折不扣执行、争分夺秒推进、保质保量完成。要注重从实践角度、操作层面理顺行政关系,妥善协调政府与市场、全省与地方以及各部门间利益关系,打破藩篱、形成合力,下大气力做好机制贯通、政策配套、措施衔接工作,确保“五大规划”政策措施上下贯通、落实到位。

  重在统筹协调“五大规划”推进。专家们认为,“五大规划”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协同性、关联性,共同构成影响我省改革发展全局的有机整体。实施“五大规划”符合“木桶原理”,必须统筹兼顾、协同推进。要加强统揽全局、统筹协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更加注重“五大规划”政策措施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深入研究、科学制定推进实施“五大规划”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要抓住要点、把握节奏、稳扎稳打,不断凝聚力量、理顺机制、增强信心,力争使各项工作彼此促进、互为支撑、相得益彰。

  解放思想,打破藩篱,实现“五大规划”美好蓝图重在“两手”协同、标本兼治

  与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深入交流思想、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多极具价值的意见建议。

  一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很多专家认为,一个时期以来,思想固化、观念落后已经成为制约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计划经济观念根深蒂固,对市场经济规律、科学发展观念理解不深不透,调控经济运行和进行社会治理手段不新不优,导致在改革开放上比发达地区慢了一拍。贯彻落实“五大规划”,关键要实现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打破头脑中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指出:破解难题,重在解放思想。比如破解三农问题、林业问题,功夫往往在农林之外。专家们建议: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既要善于研究借鉴国内外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又要因地制宜、有所扬弃,把握规律,为我所用。要创新解放思想的方式手段,加大转变观念的措施力度,在全社会培育坚持解放思想、乐于接受变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魄力。

  二是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专家们认为,体制机制直接决定资源配置的方式效率和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解决黑龙江的发展问题,根子在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建议要顺应市场经济规律,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充分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打破行政垄断和市场准入壁垒,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释放企业活力。鼓励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最大限度提升国有资本的投资导向作用与资本控制能力,彰显发展活力。必须建立符合市场竞争和企业运营要求的决策、监督、执行体制,完善公司法人制度,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市场主体,实现由传统“一把手”体制向团队管理体制转变,由权力主导型向素质主导型转变,由监督约束不足向有效制衡转变。进而优化企业组织结构、规范企业决策经营、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是以产业项目为支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家们认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战略支撑,产业项目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微观基础。黑龙江省作为工业大省,拥有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同时也存在科技创新水平与产业融合效率低下,高技术产业项目数量不多、规模不大等问题,严重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推进落实“五大规划”,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共同构筑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积极发挥黑龙江省科技人才优势,提升本省的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摆脱“墙内开花墙外香”、“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尴尬境地。大力扶持以云计算、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服务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速二三产业融合。黑龙江省要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关口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必须加大产业项目支撑力度,落实好“全党抓发展,重点抓经济,突出抓产业,关键抓项目”的战略决策,培育一批资源深加工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纳米材料、高性能稀土材料、石墨烯等新材料产业;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合理布局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加快新能源项目建设。四是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提高政府工作效能。有专家指出,虽然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但从具体执行层面看,经济发展环境依旧不容乐观。一些地方行政效率低下、审批事项久拖不决,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外来资本难以落地生根,“吃拿卡要”、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时有发生,使投资者望而生厌、望而生畏,严重制约我省经济发展。建议着力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尽快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确保各级党政机关切实增强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依法行政、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法治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健全后置审批和负面清单制度,加强公共服务型社会组织培育,切实压缩寻租空间、提高服务水平。要优化政府治理结构,避免政出多门、掣肘扯皮现象发生。要净化官场环境,坚决抵制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坚决杜绝买官卖官现象发生,能者上、庸者下。要研究建立科学完备的行政绩效考核评估、激励约束、审查问责和纠偏机制,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推动“五大规划”实施,为龙江发展谱写辉煌新篇章。

编辑: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