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连池生物圈保护区顺利通过评估

20.06.2014  13:19

  6月10-13日,在瑞典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网络国际协调理事会第26次大会上,五大连池世界生物圈保护区顺利通过评估。

  记者在五大连池生物圈保护区管理委员会获悉,人与生物圈网络国际协调理事会对五大连池生物圈保护区在管理与协调工作上所做的努力表示赞扬。认为五大连池发挥了保护、科研、监测、公众环境教育等多种功能,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地质灾害治理初见成效,旅游发展态势良好,促进了当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五大连池生物圈保护区准备充分的定期评估报告表示赞赏,认为该地达到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章程框架》的标准。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五大连池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随后,五大连池相继获得世界地质公园、圣水节(药泉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荣誉称号。按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章程规定,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每十年要进行一次阶段评估。2013年5月7日-10日,国家人与生物圈委员会秘书处组织5名专家对五大连池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进行了预评估。7月16日-7月19日,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许智宏主席带领的专家队伍现场到五大连池评估。对五大连池生物圈在保护、发展、后勤支持等方面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2013年9月将相关材料上报联合国。

  十年来,五大连池贯彻生物圈保护区的理念,努力实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多种功能,保护区的各项工作符合“人与生物圈计划”生物圈保护区的宗旨和要求,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实施资源保护和生态恢复,保护区生态环境全面优化,景观品味有效提升。特别是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吸引了大批鸟类和野生动物来此安家落户,繁衍生息。通过生态搬迁和服务功能区建设,改善原住民居住条件,实现了对珍稀地质遗迹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通过发展旅游、康疗、矿泉和文化产业,五大连池走上了一条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带动了周边居民转型就业和持续增收。通过推进监测、科研、对外交流和公众教育,为资源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及其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发挥了五大连池在世界生物圈网络中的作用,提升了五大连池生物圈保护区的国际影响力,为传播生态、地学知识,研究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十年的保护发展,五大连池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为世人展示出一个天蓝地绿、山青水秀、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经济与旅游经济和谐发展的生物圈保护区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