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岭——金戈的摇篮

09.06.2015  11:04

  五道岭,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山峦,却是一块神奇而又带有野性的土地,若不是九百年前,在阿什河流域崛起了女真族,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立了大金国,雄霸北方二百多年的辽朝也不会倾覆,盛极一时的北宋王朝也不会山河破碎,徽、钦二帝也不可能到“北国”坐井观天。这两场轰轰烈烈的战争,除了人的主导作用之外,冷兵器时代主要作战工具则是金戈铁马了。然而,很少有人知之,打造兵刃的钢铁来源于道五道岭那丰富的铁矿,源于岭下那大大小小冶炼的窑炉。 五道岭位于张广才岭西,阿城区小岭镇内,那里散落着许多金代冶铁与采矿遗址。据《三朝北盟会编》载:献祖绥可定居安出虎水后,便“教人烧炭炼铁,刳木为器”。显而易见,女真人在建国之前就开始冶炼钢铁了。

  如今 五道岭现存铁矿遗址1处、冶铁遗址50余处、建筑遗址10余处和矿坑遗址1处。矿坑遗址位于五道岭上现残存矿洞10余个,经发掘,矿洞深约40~50米,均由山上往下旋转开凿。曾出土过铁钎、铁锤等。冶铁遗址最完好是小岭镇东川村的一座,炼铁炉高2~3米,由炉门、炉膛、炉篦、烟囱等组成,出土有铁渣、铁矿石、木炭和海绵铁等。从开采、选矿到冶炼是一个完整早期冶铁基地,并且已有专门的铁工作坊。

  置身于此,“炉火映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的场景仿佛历历在目,令人荡气回肠,思绪难收。

  一代贤相纳兰明珠的第十二代嫡孙明继学先生,着手创作反映女真人崛起,灭辽克宋建立金国的长篇小说《女真英雄传》。很想体会一下深山老岳的“野味”,并领略一番金代“冶铁贵址”“开矿山洞”的风采,专程请我一道踏查。他说:“写历史题材作品,需要许多真实素材,五道岭地处冶铁遗址中心,其周遭还散落一些冶铁炉,地理位置非凡,更想知道当年女真英雄们是怎样炼就钢铁的”。

  明先生无愧诗书画三绝的儒商,很会选择时节,三秋之时他来到了山里,秋分刚过,山分五色,地呈六颜。当地人都说这是“五花山”季节,这种绚丽多姿的秋色,要比春天风光浪漫,比夏天丰富多了。枫叶红得扎眼,梨树叶黄得灿烂,难怪杜牧吟出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赞叹;欧阳修写道“秋色胜春光”,有一种叫楸子树的树叶黄色比盛开的菊花还鲜艳。山里红、山丁子、五味子挂满了枝头,红彤彤一大片,在一棵大树下明先生停下来,原来他看到树上结满了青色的长果子,我告诉他那叫狗枣子,这种野果一般是摘下来困几天才好吃,与之同类还有一种叫原枣子……

  我们兴致勃勃地翻过一道又一道山梁,各种野花仍盛开不败,知名的不知名的,在秋风中摇曳,似乎在向登山的人们致敬。明先生突然问我:“五道岭这五座山峦为何排列得这样整齐,依次而上,并且一座比一座高,好像造物主着意组合的?”当时,我笑着把当地山民中流传的古艳动人的传说讲给了他。

  900多年以前,这里是一马平川,根本没有这五道山峦,突然,一天子夜时分轰隆一声巨响,平地长出五座山峦。传说这五座山峦是五名仙女所化,也叫“姊妹岭”。那五个仙女乃是一母所生,共同在西天瑶池侍奉王母娘娘,有一年王母娘在召开蟠桃盛会之际,派她们五姐妹,到太上老君那里取仙丹,她们趁机合伙偷了一宝葫芦仙丹。太上老君把这件事告诉了玉帝。玉皇大帝非常震怒,遣天将赤须龙捉拿五仙女,五仙女被逼得走投无路,每人吞了几颗仙丹,哪料想那仙丹,是太上老君给天神练制的造兵器的玄铁,结果五仙女误服了玄铁神丹,顿时腹内巨涨。再也难驾云乘风飞翔,最后不得已落在了张广才岭西麓,化作了五座山峰。赤须龙下界投胎到黄龙府,成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四王子兀术,他仍念念不望玉帝的旨令,继续追讨仙丹。后来他当了进攻宋王朝的领兵元帅,就下令派兵丁、农夫开掘五道岭,终于从岭中开出铁矿,然后就在山下练起铁来,据说,那些铁矿石就是五仙女的肚子里掏出来的,难怪五座山峦上每座中间都有一个矿洞,老年人都说那是仙女的肚脐眼。

  山上采矿,山下炼铁,进攻大宋朝的刀、枪、剑、戟、鞭、钺、锤、挝就是在这里铸造的,完颜宗翰的长挝、金兀术的金雀开山斧,乃是上好的玄铁和精钢打制……

  同行几个爱较真的人不禁发出疑问,女真人当时处于半原始半奴隶部族社会有那么神奇吗?

  明先生约来的冶铁工程师 给我们解释道,实际上生铁炼变成钢的技术要比熟铁来得丰富。汉魏南北朝时期主要是大家熟知的抄钢法,在生铁液态的时候大量鼓风并不断地用铁棍或木棍搅拌,促进生铁中的碳氧化燃烧掉,最终得到熟铁或钢,此法最为便捷,女真人运用得非常熟练。 赵士桢在《神器谱》中记载:“用稻草戳细,杂黄土,频撒火中令铁屎(矿渣)自出,炼至五火,用黄土和作浆,入稻草浸一二宿,将铁放在浆内,半日取出再炼,须炼至十火以外,生铁十斤,炼至一斤,方可言熟(成钢)。

  后来我查一下史书,明确着还有将抄炼法与脱碳法相融合的方法,《天工开物》卷一四“”条:“若造熟铁,则生铁流出时,相连数尺内,低下数寸,筑一方塘,短墙抵之。其铁流入塘内,数人执持柳木棍排立墙上。先以污潮泥晒干。舂筛细罗如面,一人疾手撒土,众人柳棍疾搅,即时炒成熟铁。其柳棍每炒一次烧折二三寸,再用则又更之。炒过稍冷之时,或有就塘内斩划成方块者,或有提出挥椎打圆后货者。若浏阳诸冶,不知出此也。

  传说终归是传说,历史毕竟是历史。而在今天当地的矿工们正以百倍的热情,冲天的干劲开采着矿石,为经济建设服务;开采着生活的幸福与温馨。然而对金兀术的传闻却越来越多,尤其是当地满族人,对金兀术奉做神灵一般,甚至将金代的古迹都冠以金兀术的名字,什么金兀术点将台、金兀术斩将台、金兀术冶铁炉、金兀术附马城等。听完介绍以后明先生半开玩笑道:“对金兀术宣扬的足够劲,而那五名仙女为人类做出牺牲和贡献,却默默无闻,真不公平。”我点头赞许他的观点,暗忖做一个作家我们应该以文学作品为五仙女平反昭雪,尤其那种叛逆精神更值得赞扬。

  登上最高峰时已是下午了,明先生仍是兴致勃勃,他仔细地观看了矿洞,有的直上直下入地面,有的则是斜侧入地,有的却在悬崖峭壁旁。看到这些古人智慧的结晶,令人折服。实际上在金代,究竟是谁发现的矿藏,组织挖掘炼铁的,尚无确切说法,但是在当时那种条件下,能有这种创举发明,该是怎样一种伟大和神奇!

  下山时,明先生意犹未尽,兴趣更浓,我帮他摘了些山里红和山梨,他不识山果,采了些老鹄眼,药鸡豆子,不知什么时候,他折了种几颗狼尾草,还采了一种周围青紫,里边有一种白果似的山花,同行者无一识得是什么花,这种花少见我不知道他的名字。

  到了山下逢山民便问,山民也似是而非,却没有人说出它的确切名字来。明先生似乎有几分失望和怅然,我为满足他的愿望,便求人去找村里的老人求教。最后,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山里”告诉我们这种花叫“狗卵子”花,由于名字不雅,大人们在孩子面前很难启齿叫名子,渐渐地认识的人就少了。老山里说完了,引起了我们一阵开怀大笑。明先生欣然道:“五道岭很神奇,不但有钢筋铁骨,更有几分野性”。酣笑之余,我暗忖明先生是大手笔,五道岭的品性已成竹在胸,一定会有妙之又妙的文章问世。

  《女真英雄传》一定会写得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编辑:郭梁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