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项改革 六大工程]系列解读九

26.12.2014  10:22

优秀人才强校工程”解读

      编者按:今年9月15日,我校召开东北农业大学教学工作暨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部署推进会。为了让师生更好的理解和参与到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建设中来,党委宣传部与相关改革和工程的牵头部门共同组织、策划了8期系列访谈,对“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学科团队建设项目及第二课堂“提增”计划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重点举措等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
      12月22日,为深入推进干部队伍管理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及优秀人才强校工程、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及社会服务支撑工程,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力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五项改革”、“六大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高水平农业大学建设水平,我校召开了东北农业大学人才暨科技工作会议。会上,相关牵头部门负责人对有关内容进行了说明。
      12月23日,党委书记冯晓召开了相关改革和工程牵头部门和宣传部负责人参加的工作部署会议。会上,冯晓提出两项明确要求。一是要做好宣传解读。各个牵头部门要积极配合宣传部做好相关改革和工程的宣传解读工作,宣传部要做好顶层设计和策划并及时在校园网发布;各个学院和职能部门要制定详细的培训和解读方案,确保学院培训到全体教师、各个职能部门培训到所有员工。使全校广大干部师生在全面明确改革和工程的目标任务的同时,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五项改革、六大工程”的部署中来,形成推动学校发展的合力。二是要抓落实。相关改革和工程的各个牵头部门近期内要细化完善相关方案的实施计划,同时做好任务分解工作,确保每项工作任务分解到位,使改革和工程的各项内容可操作、可执行、可考核,最终实现我们的预期目标,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为使广大师生能够全面了解,深入理解,并真正参与到“五项改革  六大工程”中来,党委宣传部将继续组织、策划就优秀人才强校工程、干部队伍管理改革、人事制度改革、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及社会服务支撑工程的相关政策和举措进行解读。本期,采访的是党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延良,将就“优秀人才强校工程”进行解读。

党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延良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 陈部长,您好,在我校提出的“五项改革  六大工程”中,“优秀人才强校工程”列在“六大工程”之首,突显了其在各项改革中的主导性、关键性作用,也充分体现了学校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优秀人才强校工程”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陈延良:为了便于广大师生直观了解“优秀人才强校工程”主要内容,我们做了一个拓扑图:

      记者 :“东农学者”计划是“优秀人才强校工程”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率先启动实施的一项人才培养计划,那么,为何我们要把该计划作为首推计划?这一计划的培养目标是什么?设置的人才岗位又包括哪些?
      陈延良:引进人才,尤其是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对于学校的发展意义重大,但是由于区域环境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短期内有很大的难度。同时,又可能存在着忽视本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等现象。所以在人才工作中,学校党委既坚持引进人才的同时,更注重培养、稳定和用好现有人才,在经过深入调研,反复研究的基础上,率先形成,并启动了“东农学者” 计划的实施方案。
      “东农学者”计划,是学校把优秀人才进行分层次目标培养的人才支持计划。该计划主要从稳定和培养现有人才的角度,立足培养我校自有人才,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实现我校高层次人才产出的集约化和加速度。同时,通过逐级树立标杆,使各级各类人才明确自身定位,找准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形成内部激励机制,逐层递进,稳步成长,促使学校人才基数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高层次人才累进增加,进而实现我校师资队伍质量水平的整体性提升。
      该计划所设置的人才岗位,正如上面的拓扑图所示,包括东农“特聘教授”、东农“首席教授”、东农“学术骨干”和东农“青年才俊”四个层次的人才岗位。具体来说,就是学校从年龄结构、学术水平等不同层次的人员中分别遴选出一定数量的东农特聘教授、东农首席教授、东农学术骨干、东农青年才俊,对遴选出的这些优秀人才进行有针对性地目标培养,促进他们加速提升。

      记者: 东农学者”计划令学校的广大教师深受鼓舞,那么,这一计划在人才的遴选上,要坚持什么原则?
      陈延良:“东农学者”计划在选人用人上,第一,坚持择优选聘。各层次人才岗位入选者都是学校现有人才中的重点培养对象,示范和标杆效应强,要德才兼备、确保质量,宁缺勿滥;第二,坚持突出重点。各层次人才选聘必须在兼顾各学科发展的同时,向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的学科倾斜,突出重点,兼顾其他; 第三,坚持内外兼顾。要在立足现有人才选拔培养的同时,兼顾校外人才的引进,特别是在“青年才俊”遴选时要预留引进人才名额(不少于30%),将校内人才与引进人才同等对待。

      记者: 在坚持择优选聘、突出重点、内外兼顾这三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东农学者”计划四个层次人才岗位的入选条件、培养目标和支持方式以及考核内容分别是什么?
      陈延良:通过“东农学者” 计划,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人才结构和向上发展的台阶式通道。人才每登上一个台阶,学校就根据这个台阶的具体情况加以扶持,帮助他们登上更高的台阶。设置人才岗位层级递进结构,目的是为各层次人才提供一个清晰可见的目标,使目标近期可及、远景可期,从而促进人才成长。
      为了便于广大教职工能够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有关内容,我们制作了一个表格:

东农学者”计划的入选条件、培养目标和支持、考核方式及聘期           

 

东农青年才俊

东农学术骨干

东农首席教授

东农特聘教授

入选条件

具有博士学位,加入并依托相应的团队,并有团队负责人的推荐意见,有良好的教师职业操守,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有端正的学术品行,治学严谨,身心健康。

◆一般35岁以下

◆来校工作不超过三年,自然科学类教师在SCI、 EI,人文社科、艺术类教师在SSCI、A&HCI或在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过一定数量的论文,重点看年轻教师申报项目的思路、方向和未来的潜力,是否是行业国际前沿、国家急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一般40岁以下

◆国家青年基金、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省青年学术骨干人才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龙江学者等。

◆一般50岁以下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龙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

◆一般60岁以下

◆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和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重大科技奖获得者等。

  培养目标

◆争取国家青年科学基金、省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和入选省青年学术骨干人才行列等。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

◆龙江学者等

◆长江学者

◆国家杰青

◆两院院士

支持方式

体现在科研经费上,同时要求有团队、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和科研平台

个性化扶持,针对不同的人才设计不同的支持方案,总的原则是缺什么补什么,根据其实际需求提供相应的条件支持,在经费投入、科研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科技奖励、学术交流和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向计划支持人选倾斜。

◆自然科学类6万元;

◆人文社科类3万元。

◆享受省自然科学基金的名称和待遇。

◆自然科学项目10—15万元;

◆人文社科项目5—8万元。

考核方式

侧重于科研思想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和学术的积累,不急于要成果出文章。

侧重于科研团队和科研平台建设。

要求出高质量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出大成果,拿大奖

聘期及管理

      聘期二年。以“东北农业大学‘青年才俊’科研基金资助计划项目”为实施载体,执行期限为2年。

聘期三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以“龙江-东农联合基金项目”为实施载体,每年评出的“龙江-东农联合基金项目”负责人同时入选当年的东农“学术骨干”计划,项目执行期限为3年。

聘期四年。实行“2+2”动态考核管理。聘期满2年后,学校进行中期考核,未通过中期考核者,解除聘用合同,“东农学者”计划中其他层次的岗位也不予聘用。考核优秀者进行滚动资助。

聘期五年。实行“3+2”动态考核管理。聘期满3年后,学校进行中期考核,未通过考核者,解除聘用合同,“东农学者”计划中其他层次的岗位也不予聘用。考核优秀者进行滚动资助。

      记者: 如何申报“东农学者”计划的人才岗位?各个层次的人才岗位是否有名额要求?这一计划,将在什么时间启动实施?
      陈延良:东农学者计划所列的各级岗位,采取申报制,不受理个人申报,须由学院统一申报,要加入并依托相应的团队,明确的个人研究方向,并有团队负责人的推荐意见。每个层次只能支持一次,如果未能按时晋级到上一层岗位,则不能在原岗位上再次申报。申报层次只能越来越高,不能反向申报以及向更低层次岗位申报。
      各层次人才支持数量根据学校人才结构的总体情况,采取总量控制原则。学校将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全校遴选构建具有相应数量规模的“东农学者”人才队伍,其中“特聘教授”5—10人,“首席教授”10—30人,“学术骨干”50—100人,“青年才俊”100—200人。首次遴选可视各层次人才的具体情况而定。首次遴选后,校内人才的增补定期组织,校外优秀人才的招聘常年进行,保证“东农学者”人才队伍的质量和规模,并使此项工作可持续。
      2015年学校拟聘任:特聘教授3人左右,首席教授10人左右,学术骨干30人左右,青年才俊60人左右。争取到2020年计划支持人数增加到特聘教授10人以上,首席教授30-50人,学术骨干100-150人,青年才俊200-300人。
      目前“东农学者”计划的实施方案已经出台。今年寒假前学校将率先启动东农“青年才俊”计划。
      希望各个单位及相关个人能够关注,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通过“东农学者”计划的实施,不断提升学校师资队伍的质量和水平,进而推动高水平农业大学的建设。

(采访  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