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项改革 六大工程]系列解读六

15.10.2014  19:09

叶非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 叶院长,之前您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提出的七项改革措施中的改革三个机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那么,今天想请您就七项改革措施中的完善两个体系和加强两个环节作具体解读。
      完善两个体系包括:完善研究生质量保证体系和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请您具体谈谈完善研究生质量保证体系的创新举措?
      叶非:完善研究生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我们有很多新举措。完善研究生质量保证体系是以教学质量监控为核心,从去年的上半年我们就开始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各项工作。我们知道,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分成两大方面,三分之一是课堂教学,三分之二是试验工作,而博士研究生的试验工作所占比例更大。所以研究生教学质量监控也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这就要建立教学检查制度。目前研究生院以任课教师考勤为基础、负责人听课为辅助、管理部门不定期抽查为重点、学生评课为补充的方式,构建考勤、听课、查课、评课四位一体的教学检查制度。研究生院要将教学检查结果与学生评奖评优及中期考核等环节挂钩、与教师考核评价挂钩,督促学生与任课教师重视课堂教学环节。为此学校已经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校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并召开了专门会议落实此项工作。
      二是要加强试验工作与学位论文的管理。由于学院对学生和导师更加熟悉,所以赋予学院更多监督导师和学生的权利,各学院按照学校制定的文件要求加强研究生论文开题和中期考核工作,严格工作纪律,对未通过开题报告及中期考核者,提出学业预警,给予延期开题、补修、延期毕业等相应处理,不允许其进入研究生培养的下一阶段。研究生院组织人力对研究生论文开题、中期考核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审核预警制度的执行情况。
      学生培养的如何,很大程度体现在学位论文上,目前,我校50%硕士论文盲评,100%博士论文盲评。研究生院将进一步加大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力度,加大学位论文盲审比例,尤其加大未参加盲审的硕士学位论文的抽查力度。同时,规范学位论文答辩环节,完善学位论文预答辩、答辩和答辩后修改等制度,其中创新的举措就是建立随机听审制,我们要组织相应的专家,根据答辩的时间和地点按5%随机抽查听审,对于听审中发现问题责成学院的学位分委员会提出解决问题方案予以纠正,对于不符合研究生学位授予质量相关要求的答辩,由研究生院选择专家重新进行答辩。
      三是要建立学位授权点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开展自我评估;主动接受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学位授权点评估以及学位论文抽检等工作,积极参与行业部门、学术组织和社会机构开展的质量评价和教育质量认证工作;构建国家层面、学校层面、学院层面上的生源质量、培养质量、学位质量、发展质量全覆盖的质量监督和保证体系。
      记者: 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
      叶非:在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中以强化激励保障机制,统筹财政投入、科研经费等各种资源,构建奖、助、勤、贷四位一体的研究生多元奖励和资助体系。奖:在研究生全面收费前提下,以国拨经费为基础新增学业奖学金,扩宽支持渠道,覆盖更大范围;助:原奖学金调整为国家助学金,作为基本生活资助,其中国家部分有提高,加强导师资助部分;勤:助管设立勤工助学基金,用于缓解经济压力;贷:国家助学贷款。新的奖助政策体系是配合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制度而设计的,新体系各组成部分的定位是:奖学金加大奖励力度,扩大覆盖面,注重奖优;助学金拓宽支持渠道,保障基本生活支出,注重公平;导师助研部分基于不同学科特点,坚持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研究生培养。
      记者: 目前公费研究生政策已经取消,那是不是意味着研究生的经济负担会加重?一名研究生每年能得到多少奖助学金呢?
      叶非:今年开始,所有研究生的助学金标准有很大提高,硕士每人每年6000元,博士每人每年10000元。2014级研究生开始发放学业奖学金:一年级有70%的硕士能得到金额为8000元的学业奖学金,100%博士能得到金额为10000元的学业奖学金,二、三年级有20%的硕士能得到金额为10000元的学业奖学金,40%的硕士能得到金额为8000元的学业奖学金,20%的博士能得到金额为12000元的学业奖学金,40%的博士能得到金额为10000元的学业奖学金。导师资研津贴部分硕士每人每年1500元,博士每人每年3500元。此外,国家奖学金每年评选一次,3%的硕士能得到金额为20000元的国家奖学金,7%的博士能得到金额为30000元的国家奖学金。同时,国家目前已经放开研究生助学贷款,最高贷款每年不超过12000元。目前,我校的勤工助学基金相应文件也正在制定。因此,尽管2014年开始,研究生全面收费,在国家、学校等奖、助、勤、贷四位一体的研究生多元奖励和资助体系下 ,扣除交费,获得助学金、奖学金等总额比全面收费前要高,研究生普遍的经济负担不会加重。
      记者 :《“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提出的七项改革措施中,加强两个环节包括加强研究生的学术氛围营造和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那么,我们将通过哪些举措加强这两个环节的建设,最终推动“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的实施?
      叶非:我们知道,研究生的教育较本科生相比更注重其科学研究方面的教育,活动主要倾向在学术交流上,所以加强研究生的学术氛围营造十分必要。加强这个环节的措施包括:打造高水平的校园学术交流平台,支持研究生开展各类学术竞赛和实践创新活动,积极营造鼓励创新、追求卓越的学术生态环境等。要加强 “全国博士生论坛”与“研究生暑期学校”的举办,鼓励学校的重点学科去争取举办这些论坛,带动良好的学术氛围。另一方面,要积极打造“院长论坛”、“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博士论坛”、“建模竞赛”等研究生学术活动品牌,这项工作是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在牵头进行。通过“博士论坛”开展学术活动是一个核心工作,学校到现在已经做了三期,今后要把这项工作制度化的持续做好。另一个核心工作是继续做好“院长论坛”工作,目前论坛已经做了六期。同时我们也鼓励学院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当然,学校学术氛围的营造与学校本身的科研水平有着直接关系,我们要踏踏实实的一边营造学术氛围,一边在提高科研水平方面下功夫。
      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抓,目前核心工作是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党政结合、校院两级负责、学院为基础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过去的研究生思政工作不是校院两级管理,数量有限的辅导员面对庞大的研究生群体会出现各类问题,学校、学院、导师之间责权不明确也对工作有制约。现在我校校院两级负责的研究生培养工作体制已经基本落实,这项制度明确了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学校应该做什么、学院应该做什么、导师应该做什么,明确了导师是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赋予了学院更多监督管理的权利,对于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规范研究生管理起到积极作用。

(霍晨光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