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城乡综合服务功能

28.01.2015  11:37

近年来,延寿县委、县政府大力改善民生,不断完善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综合服务功能,规划实施了大批路桥建设项目,为“四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延寿大桥是延中公路联接县城的一个重要交通节点,大桥建于上世纪70年代,是一座双曲石拱桥。延寿大桥经历几十年的风雨侵蚀严重老化,无法承载日渐繁重的交通压力。2011年,县委、县政府将延寿大桥新建工程列为“四兴”战略重点实施项目。

延寿大桥全长277米,宽21米,双向六车道,大桥上部采用单孔跨径30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下部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桥体坚固稳重,造型流畅优美。延寿大桥于2012年9月13日建成通车,是迄今为止,延寿县在蚂蜒河上架设的一座最长的桥梁,无论是在建设规模、还是技术创新上都取得了新突破。

延寿大桥的建成通车,对完善延寿县主干道路网、缓解县城交通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还将拉动蚂蜒河南北两岸经济发展,为实现兴水拓城,以水为脉,以水定城,全力打造“民生事业”强县发展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长寿大桥是延寿县东部交通路网的重要节点,是连接铁通公路东段和延中公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六团镇与加信镇之间被波澜的蚂蜒河一水相隔,本是十几里的道路,村民来往需绕道几十公里外的县城,交通极为不便,两岸居民几代人梦想一座跨河而过的桥梁。

为实现几代人的梦想,2012年,县委县政府将长寿大桥建设项目列为“四兴”战略重点建设项目,建设了一座全长307米,宽12米,使用年限100年的现代化公路桥。

长寿大桥的建成通车,完善了延寿县东部交通网落建设,连接了铁通、延中两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彻底解决了六团镇到加信、中和、安山等乡镇需绕道县城的交通瓶颈,大大缩短了蚂蜒河两岸之间通车里程,节省了通车时间,有效改善了蚂蜒河两岸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平安大桥建于上世纪70年代,是延寿县西部横跨蚂蜒河连接两岸的重要交通枢纽。2005年,该桥被确认为D级危桥后,县委、县政府对平安大桥进行原址新建。大桥全长220米,宽12米,上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下部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大桥的建成通车,使延寿县西部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大大缩短了玉河乡与延 河的距离,有效改善了蚂蜒河两岸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实现“一河居中、两岸繁荣”奠定坚实基础。

天台桥座落于中和镇境内,是延中公路重要的交通节点。2005年该桥被省公路局桥梁普查办确认为五类危桥,为确保这一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不受影响,县委、县政府投资新建天台桥,大桥全长为127米,宽12米,设计标准为二级公路桥,于 2013年9月建成通车。

山河大道是延寿县实施“兴水拓城”战略的重点民生工程。道路宽34米,双向8车道,道路中间栽植6米宽绿化带。山河大道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延寿县城镇载体功能,构建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提升山河公园综合服务功能,打造集休闲、娱乐、健身、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带状景观公园,提高了城镇建设品位。县委县政府还建设了北起六团镇凌河村铁通公路路口,南终加信镇民主村的长寿大桥引道。建设了福寿大桥引道,道路工程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延寿县城乡道路交通体系,实现了多层次,多元化交通模式,改善了人民群众的交通环境,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四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县委县政府先后投资,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14项,建设延中公路至加信镇王油房屯公路、中和镇至平原屯公路等多条农村公路总计32.6公里。实施危桥改造项目13项,新建新民桥、共和桥、四海桥、黄家屯桥等大小桥梁13座,全长606延长米。逐步形成了公路网化基础建设,实现了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各乡镇的半小时经济圈,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桥两路”等大批民生项目的大手笔规划,高标准建设是县委、县政府实施“四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表明了县委、县政府以服务为先、以民生为重的决心;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凝心聚力加快发展的勇气;彰显了县委、县政府执政为民,干事创业、实现“强县名城”发展目标的胆识和气魄。随着“四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一个个加快发展的富民产业不断兴起,一项项公益事业,惠民体系不断完善,延寿的经济将步入快车道发展,延寿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来源:延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