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儿童节,您会陪孩子过么?

01.06.2015  12:21

  今天是儿童节,18岁以下的小朋友们,可以在周一的工作日享受假日啦!但是,工作日的儿童节,很多小朋友可能没有父母的陪伴。家长忙于工作,与孩子交流时间少;孩子忙于补课,与家长游戏时间少……陪伴,是很多家长心中都存在的“遗憾”。

  在这一天,也许家长们该反思了:究竟自己花了多少时间陪伴孩子?今天,华西都市报将启动第7轮“社区大调查”活动,百名记者和编辑将进社区来到您的身边,以“家庭教育中家长们的现状”为主题,与家长们一起探讨“陪伴”的故事。

  A

   故事

   加班一周女儿不理她

   辞职当全职妈妈

  现年30岁的刘婷(化名),今年3月份毅然辞职,当起了全职妈妈,选择了陪伴、见证女儿的成长。

  在地产公司上班的她,是一个“有情怀”的女人。即使生完小孩,她也没有回归家庭,而是很快又“复出”战斗,去年初还跳槽去了一家工资更高的公司。

  然而,工资更高意味着压力更大。忙的时候,她曾经一个星期每天都是晚上12点半回家,早上7点半出门。“每天看女儿的时间不到半个小时。”一岁多的女儿以前看见她就说:妈妈抱抱。那个星期过完,女儿看到她便“自动无视”,这让当妈的刘婷受到了“深深的刺激”。

  “1岁多的小孩成长得多快呀,几天不见学了很多新词,但是,我却什么都不知道!”刘婷说,“你说像我们这种有情怀的人怎么能够接受?”

  10多次家长会他去了1次

  早退愧对儿子

  和刘婷不同的是,作为家中顶梁柱的杨先生只能选择“事业”。儿子读幼儿园大班,每个学期至少要开2-3次家长会,然而10多次家长会中,杨先生只去过一次,其余时候,都是爷爷奶奶在“开会”。“孩子妈妈不算忙,但是也只去过两三次。”他说,“每次家长会都在工作日,公司请假又很难。”

  他唯一去过一次的家长会,老师通知下午2:30开始,杨先生的单位下午4:00还有一个“不能缺席”的会议。他到了教室里一看,座位上坐着的家长,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到了下午3:30,讲台上的老师还没有结束的意思,坐在后排的杨先生不得不“悄悄溜了”。

  结果傍晚5点多,他接到了来自儿子老师的电话,问到他早退的原因。“那个时候,觉得实在是愧对老师、愧对儿子。”他只能硬着头皮说明原因,换来了老师的提醒:这样不好。“以后的家长会,我也没有去过了。”杨先生说,“要是家长会周末开就好了,可是人家老师周末也要休息呀!”

   B

   调查

   儿童节这天一起反思“家庭陪伴”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一起读书、做游戏、旅游,家长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就影响了孩子。然而,社会竞争压力大,对教育的要求高,让这种陪伴变少。市民郭女士,女儿正在读初中,到了周末,她陪着孩子上舞蹈课、口语课的时间,甚至比和孩子一起“散步、玩耍”的时间还要多。

  您会接送孩子上下学么?您给孩子开过家长会么?每天有多少时间陪孩子?您会选择和孩子做什么亲子活动?您通过陪伴改变了孩子的言行吗?……儿童节这天,我们将和家长们一起来思考一下,对小朋友的“陪伴”问题。

  今天起,华西都市报百名记者编辑将陆续深入成都的400多个社区展开问卷调查,请大家真实反馈自身情况,您的答案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回收的上千份调查问卷,我们将进行整理和归纳,最后将请专业人士来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记者王浩野)

编辑:陈雪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