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二五到十三五

13.06.2015  10:47

 2015年是我国改革发展任务尤为繁重的一年。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言,“新的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具体到国家发展规划,又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十三五”谋划之年。

  “五年规划”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期战略的总体性安排,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目前,据“十二五”规划结束的时间表还有9个月时间,但“十二五”期间中国社会经济发生的“质变”已经全面显现:

  城镇化加速。从1978年的17.9%到2014年的54.77%,我国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02个百分点。而2011--2014年,城镇化率年均增幅提高到1.27个百分点。城镇化正在进入提速增效的新阶段。

  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力量。2013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和增速双双首超第二产业,2014年继续保持这一趋势。表明我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中国“服务化”进程已不可逆转。

  GDP能耗目标顺利实现。按规划,“十二五”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16%,年均3.4%。而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实际分别降低2.01%、3.6%、3.7%和4.8%,2015年只需降低3%。以目前节能减排力度,完成“十二五”目标已无悬念。

  新兴产业渐成全局性主导引擎。新产业和新业态在经济承压的2014年大放异彩,网购、快递、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在线教育等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异军突起、攻城略地,其高增长、高收益的风采与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产业大幅萎缩形成鲜明反差。比如,2014年电子商务网上零售额增长49.7%,工业高技术产业增速12.4%,超越传统产业4个百分点,等等。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就业逆势增长。过去中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拉动大约100万人就业。“十二五”期间,在经济增速回落的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加速,服务业加快发展。目前GDP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拉动大约130万至150万人就业。

  诸如此类不断涌现的积极趋势,都是在“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速度从9%以上快速向7%至8%下调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无不印证了中国经济的“含金量”已不同以往,推动中国发展的动力机制正在大规模更新换代。

  十八大以来,中央决策层准确把握了发展新阶段中国深层次变革的大趋势。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首次提出“适应新常态”;此后,在11月举行的APEC北京峰会和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他系统详细地阐释了新常态的内涵、特点和趋势性变化。根据十八大以来中央工作部署,习近平今年2月又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这意味着,2015年我们将要谋定的“十三五”规划,不但是新的历史阶段下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而且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蓝图。这份规划所有的行动指向,是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各族人民庄严承诺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对于“十三五”规划而言,这绝非只是一个普通的“五年规划”,而是一个具有历史深远影响的“五年规划”,不仅决定着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国家命运,而且关乎每一个中国人具体而微的梦想和福祉。

  正因此,“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战”,是勇攀“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冲顶”。此时此刻,我们回望自1840年珠江口大英帝国舰炮轰鸣以来的一个半多世纪,100多年血火连天的民族解放斗争,30年奋斗不息的共和国国基初定,30多年“杀开一条血路”的改革开放,终于走到今天中华民族准备“超越自我”的第一个里程碑时刻,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满怀信心和勇气向“十三五”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