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当过萧红的语文老师

22.03.2016  11:21

韩光甸

韩光甸题写的塔名。

  编者按

  1946年4月28日,东北民主联军解放了哈尔滨,哈尔滨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已解放70周年的哈尔滨,从百废待兴到欣欣向荣,多少世事变迁,多少风云人物,留在哈尔滨人深深的记忆里。

  讲出你见证的历史,给哈尔滨留下一份史料。今起,哈尔滨日报与黑龙江省浩源地方文献博物馆联合推出“口述哈尔滨史”专栏,访谈对象为所有了解哈尔滨某一方面或某一片段历史的人,通过讲述鲜活的有关城市发展、市民生活变迁、文化传承的老人、旧事,以展示我们的城市解放70周年以来的奋进步伐,讴歌冰城人民的豪迈情怀,为哈尔滨全面振兴发展凝聚力量。

  诚挚欢迎自荐或推荐“口述哈尔滨史”主讲人。

  联系电话

  15004654970

  13654661237

  口述人简介 :70多岁的姚瑞春老人现定居国外,早年生活在哈尔滨,是当时有着“东北大草第一人”之称的韩光甸的关门弟子,跟随韩光甸学习书法,并照顾韩老生活,直至韩老去世。前些日子,姚瑞春专门从国外回哈,接受“口述历史”的访谈。讲述了一段韩光甸与“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的历史故事。

  曾是萧红老师,草书名扬东北

  韩光甸本是辽阳人,年轻时因擅长书法诗词名重辽阳县城,人称“辽阳才子”。1924年韩光甸举家北迁来到哈尔滨,居住在道外。韩光甸先后在广益中学(现哈一中)、东省特别区女子第一中学、王道书院、东省特别区第三中学任语文教师。

  韩光甸讲授的中国古典文学很受学生的欢迎,在他的影响和启发下,有的学生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其中就有著名女作家萧红。韩光甸教书之余苦练书法,由楷书到行草,形成了个人书法风格。上世纪30年代,东北地区举行书法大展,韩光甸的作品被评为上品,获“东北大草第一人”之誉。

  那个时候社会上没有“书法家”这个概念,韩光甸又很平易,凡登门求字者不论身份高低,都有求必应。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位于哈尔滨繁华街道的商家,大都以求到韩光甸书写的牌匾为荣。

  建烈士纪念塔,市长请他题塔名

  1942年冬天,56岁的韩光甸从学校步行回家时,不慎跌倒将腿摔伤。经名医诊断为股骨折断,无法续接。韩光甸开始卧床,只得退职回家。

  哈尔滨解放后,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筹建“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由哈尔滨市第一任市长刘成栋主持修建工作。1948年纪念塔竣工后,刘成栋得知韩光甸因病卧床,派人专程到韩家问候并请其题写塔名。韩光甸非常感动,自己披衣伏案写下“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16个楷书大字。后经刘成栋市长亲批,在政府的支持下,卧床在家的韩光甸开办了“私立文光补习学校”,从事社会教育。

  1953年,11岁的我作为关门弟子,进入文光文化补习学校学习,并跟韩光甸学习书法,同时担负起照顾韩老生活起居任务。这期间,韩老让我研墨,他自己趴在床上,在报纸上重写了一遍“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16个字。

  晚年书写横卷,被视草书珍品

  1956年7月,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第一届二次会议增补韩光甸为市政协委员。韩光甸十分珍惜这个机会,不顾腿脚不便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并作诗《自述》:“底事不服老?豪情转倍加。只缘看后辈,幸福正无涯。”以此表达自己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热情。

  1960年韩光甸病逝。他晚年所作的《四十二章经》草书横卷被世人视为珍品。

  “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所在的长青公园,现在不仅是人们祭扫英灵、缅怀先烈、进行革命教育的场所,也是市民的一处休闲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