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心得”背后是批评套路化

25.06.2014  11:21

  订制心得有市场,说明某种批评正在被标准化与模式化,且被假装看不见

  最近,各级单位所召开的民主生活会,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然而,记者发现,随着民主生活会的开展,一些代写网站也盯上了这项活动,声称可以代写民主生活会心得,每代写一篇索价100元左右。(6月24日《北京青年报》)

  代写公文、心得之类的“网购”,并不是一件新生事物。代写民主生活会心得的新闻之所以引发关注,主要在于这种被诸多媒体形容为“出汗”“坐不住”“辣味十足”的批评形式,被赋予了力戒形式主义、“触及灵魂”的新期待。如此高期待,与“残忍”的现实之间的反差,无疑是一记沉重的提醒。

  网购心得在悄然为之,是因为一些更大的沉默在凸显。虽然网购心得的“客户”也会要求“少套话官话”,但事实上,一些万金油式的“心得”,看起来“新鲜”,但其实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套话。本应纯私人化的心得,能被定制生产,恰恰说明问题之所在。它表面看起来只是个别官员的“偷懒”与形式主义思维作祟,而实质上,订制心得有市场,说明某种批评正在被标准化与模式化,且被假装看不见——试想,在人人都能说出一些经典套话模式的今天,写手们也能够对心得驾轻就熟,为何如此明显的“造假”却能够轻松过关?

  必须承认,一些民主生活会,至少从批评的力度来看,确实较之以往要激烈,更见“问题”。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同质化”批评的曝光,说明一些表面看起来“辣味”的民主生活会,也设定了一定的尺度与底线,批评的力度到底能够突破到何种程度,往往是在可掌控与被容忍的范围之内。

  “天花板”深深扎根于每个批评者与被批评者心中,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尺度被精细拿捏,既要让舆论看到批评在“见血”,又要确保批评被各方接受。以此也就能解释,这些代写网站写手所提供的“个人心得”,开篇语必谈“坚决与上级组织保持一致”,涉及个人问题必然会说“欠缺主动学习的冲劲”,至于如何改正,那就是“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

  在某种程度上,当批评的内容越来越表现出“普遍性”,要么说明某个问题的严重性,要么说明看起来“动真格”的批评并非真正出自真心,或者点到了问题的实质。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该反思的不仅仅应该是官员购买心得这一行为,更有必要反思民主生活会的程序设计问题。比如一些民主生活会对于发言者的时间进行限定,自我批评和批评都要达到一定的时间,这就属于明显的形式主义规定,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助长批评者的形式主义倾向。

  严格而言,民主生活会只是一种内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形式。但它的开放性有限,批评能够走多远,就会成为一个问题。所以,批评要想真正发挥作用,最终还是应该对接到外部性的民主监督上来。比如,面对人尽皆知的官话、套话,一些官员仍能够不惮以最公开的方式说出,如果将批评的最终评判权交给公众,官员自然就更有“动力”回归真实。更重要的是要解决“批评之后”怎么办的问题。若不能对批评所反映的问题建立有效的反馈与整改机制,再大胆、再辣的批评,都将沦为不折不扣的走过场。

  在我看来,网购心得的悄然流行,更大的隐喻在于,尽管官话、套话已经被整个社会深刻领会,但却并不妨碍它被标榜为力戒形式主义的一种方式,并在系统性的默契配合下顺利进行。显然,这曾人尽皆知的窗户纸不被捅破,批评就很难说实至名归。在这个意义上,要创造条件批评,开展“触及灵魂”的批评,仍任重道远。(朱昌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