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易连军:加快发展失能老人护理事业

10.03.2015  10:05
全国人大代表易连军:加快发展失能老人护理事业 - 黑龙江信息港新闻频道
来源: pic.dbw.cn

  全国人大代表易连军。东北网记者 印蕾 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高龄和失能老人等特困群体健全福利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体现了国家对养老事业的高度关注,我感到十分振奋,更加坚定了我做好养老护理事业的信心和决心。”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齐齐哈尔市建华区诚信失能老人护理院院长易连军建议,国家应制定有别于其他常规养老机构的扶持政策,给予专门护理机构更高的养老床位补贴和专项补贴,扶持老人护理机构快速发展。

  据统计,目前全国失能老人已达940万,他们中大部分居家养老,专业机构养老护理严重不足。易连军告诉记者,经过10多年的发展,她所在的护理院护理规模已达到100人,10年间,帮助很多家庭减轻了失能老人的养护负担,但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易连军建议,国家能给予失能养老与常规养老不同的特殊政策支持。失能老人养老与其他养老方式不同,护理的是失能老人人群,护理难度大、任务重、成本高,居家养老给家庭增加负担,如果家里有一个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就会给整个家庭的生活方式、节奏、经济状况等造成彻底的改变,使整个家庭陷入困境。另外,养护也不专业,放在机构养老,收费高了家庭负担重,收费低了没人愿意干。对于护理人员,普遍存在薪酬偏低、工作压力和强度大、工作环境压抑等实际困难,造成护理人员队伍不稳定,流动性较强。

  此外,要加强专业技能人员培训。失能老人护理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涉及职业操守、工资待遇和业务能力等很多问题,应注重培育典型,以典型带团队,团队再复制,不断壮大专业人员队伍。建议国家出台政策,对从事失能老人护理工作的人员免费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合理确定办院规模和地点。失能人群养老机构不能只求规模大、标准高,这样也会导致成本增加、门槛过高、管理不到位,使那些低收入家庭失能老人无法入住。建议按区划分,适当放宽办院规模,降低入院成本。同时要将护理院尽可能设在离医院较近的地方,或采取医养结合方式便于就医,提高护理质量。(作者: 印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