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旅游产业助推精准扶贫

26.10.2016  19:19

——访兰西县委书记王立波

  黑龙江日报记者毕诗春

  “兰西曾因亚麻而闻名,如今又因民俗旅游而渐渐被人青睐……”见到兰西县委书记王立波时,她刚参加完一个重要会议,谈到兰西文化和旅游,话匣子瞬间打开。

  王立波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黑龙江省“旅游+互联网”发展规划》等文件,为兰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文化旅游脱贫模式提供了重要抓手。具体到实践操作上,文化旅游产业不能硬打造,必须要从县域自身区位与环境、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状、优势与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科学谋划,才能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产业发展之路。

   发挥“金边银线”优势

  打造“哈北卫星城”

  “从实际情况看,兰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具备多方面优势。”王立波说,兰西位于哈尔滨市、大庆市、绥化市三个城市腹地,坐落哈尔滨“一小时黄金旅游半径”内,南与松北区接壤,202国道穿境而过,“金边银线”的区位优势为兰西发展近郊游、短途游、民俗游创造了利好条件。

  兰西地处寒地黑土核心地带,境内255万亩耕地、34万亩草原、10万亩水面全部通过无公害产地整体认证。近年来,县里累计投入资金2亿元,初步形成了南山景区、东林寺景区、民俗景区和西北30万亩省级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框架。“景区景点设施逐渐完善”,王立波兴致勃勃地介绍,南山景区建成了显佑宫、王子坟等景点和配套设施,是全市旅游景区的代表作;东林寺景区建成了天王殿、七级佛宝塔、佛教文化一条街,景点错落有致、相得益彰;民俗景区建成了民俗文化展览馆、农家客栈、民俗大道、乔家大院等景点设施,民俗展馆馆藏展品近4000件,是全省最大的民俗展览馆。景区道路、绿化、通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同步配套。兰西国家河口水利风景区已经被批复;正在积极争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

  说起兰西的青山绿水和区位优势,王立波如数家珍。今年,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打造哈北田园卫星城,大力发展候鸟式医养结合养老是兰西的主要任务之一,重点推进的林盛村“十八湾”和榆林镇八岔沟2个候鸟式医养结合养老项目,目前已完成选址,规划设计已上报省民政厅。

  “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吸纳上千名哈尔滨、大庆等地市民入住养老养生。”王立波充满期待。

  在绿色生态游上,建设占地200亩的黄崖子休闲农庄,打造“现实版的开心农场、绿色放心的有机菜园”,日前,该农庄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企业”及省摄影创作基地,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养生、体验“农家乐”的绝佳选择,带动哈黑路、绥肇路、安兰路沿线各类现代农业观光采摘园200多处。

  目前,锡伯族文化产业园项目、东北村落建设项目、兰西真丝挂钱项目被列为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项目总投资1700万元,带动了相关产业跟进发展。

   建设文化旅游产业

  走出精准扶贫新路

  “目前,兰西文化旅游产业总体设想是,以加快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向文化旅游经济优势转化为目标,叫响兰西‘民俗养生’文化旅游品牌,大力开发民俗风情、观光采摘、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等文化旅游产品,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素质和市场核心竞争力。”王立波告诉记者,兰西的近期目标是打造东北乡村文化体验的乐土,哈北乡村休闲度假第一驿站;远期目标是打造黑龙江省著名都市远郊休闲度假胜地。三年内,带动中部30%贫困户脱贫。

  去年以来,兰西聘请了北大未名规划设计院,高标准完成兰西“十三五旅游总体规划”。“改造升级黄崖子民俗村,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按照市里‘要把德善理念与民俗游、田园游、生态游紧密结合’的指示精神,今年举全县之力,对黄崖子民俗村进行全面升级改造。”王立波说,兰西还相继在永久村建成了以知青点、老兵情、同学情、酒坊、豆腐坊、铁匠铺、油坊为主题的民俗精品客栈20处,可一次性接待游客150余人;采取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启动东北村落文化体验馆项目,目前主体框架已建设完成,2017年投入使用。

  在文化旅游产业脱贫上,兰西通过搭建载体、培植项目,积极引导贫困户参与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实现贫困户增收致富。王立波介绍,兰西依托景区景点和公路沿线,鼓励引导贫困户利用房前屋后发展“庭院+”经济,培养铺天盖地的小项目,通过“互联网+”一对一、点对点的私人订制,在吸引游客池边垂钓、田地摘果、吃住农家、享受田园养生乐趣的同时,实现自身脱贫致富。

  与此同时,还围绕东北民猪、榆林筋饼、泥河鱼、泥河鸭蛋等特色餐饮,引导贫困户捕捉商机、打出品牌、寻找卖点,增收致富。

  (据黑龙江日报)

编辑:孙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