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机制创新打造优良环境

25.04.2016  11:58

  “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代表团的重要讲话,言简意赅,情真意切,对黑龙江、哈尔滨未来的发展深具指导意义。对处于全面振兴发展攻坚阶段的哈尔滨市而言,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更迫切。全市各级干部群众必须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深植人人都是城市形象、人人创造良好环境的意识,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发展环境,推动城市加快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省委也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就优化发展环境作出专门部署。应该看到,一段时间以来,“投资不过山海关”等调侃,令外人对东北的投资环境颇有微词,令本地人听了心有不甘。这些“黑东北”的刺耳之声,虽然听起来过于偏颇和极端,但也从一个侧面暴露出投资者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满意。对于这些调侃,不管其是否理性公允,都不能一笑了之,必须引以为鉴反躬自问: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是不是动不动就讲“摆平”、“搞定”,而不是讲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我们的管理部门是否存在部门利益“法制化”、执法工作随意化倾向;我们的一些地方是否存在新官不理旧账,随意变规划、变政策,不守信用的问题;我们的一些地方是否存在招商引资时随意许诺,项目落地后却不兑现甚至搞吃拿卡要现象。凡此种种,即使是个别现象,也会影响整个地区、整座城市形象。我们必须以前所未有的紧迫感,打造出真正让人服气的优良发展环境,这才是对“黑东北”调侃的最好回应。

  环境就是资源,就是竞争力。优良的发展环境,具有“洼地效应”,能使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等要素不断汇集;具有“蝴蝶效应”,能声名远播引来更多企业和投资者;具有“亲和效应”,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外商安心投资。在当前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环境已成为一个地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固斯事体大,决不容小觑。当前,哈尔滨市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艰难征途上,处于加快发展、奋力赶超的争先竞赛中,又恰逢全面振兴、建设小康的最后冲刺时。在这样的关键时期,环境竞争力尤显重要。我们必须把环境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像建设家园一样建设好环境,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好环境,像珍惜健康一样珍惜好环境,着力营造出良好的政策环境、完善的市场环境、顺畅的合作环境、有效的投融资环境、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

  优化发展环境,重点在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哈尔滨进入计划经济最早、退出最晚,体制机制性包袱沉重,思想解放不够、办事效率不高、法治意识不强等问题都在影响着发展环境,阻碍着城市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敢于碰硬的担当、开拓创新的谋略,在着力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求突破。要在行政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法治政府、服务政府、高效政府建设步伐,积极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以政府的“不为”为市场的“有为”让出空间;要进一步完善各种奖惩机制,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着力解决一些干部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要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构建诚信的道德和法制屏障,让坑蒙拐骗没有立足之地,让公平诚信蔚然成风。当前的一项紧迫工作,就是要紧紧抓住国家批复建设哈尔滨新区的政策机遇,先行先试,打造体制机制创新样板。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规划设计,将哈尔滨新区打造成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创新高地,营造出活力竞相迸发、要素充分涌流的发展环境,使其真正成为改革的“试验田”、创新的新平台、引领牵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优化发展环境,根本在于推进法治建设。法治是发展环境的核心和保障,领导干部树立法治思维是关键。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用法治的思维去考虑问题,用法治的方式去开展工作,凡事首先在法治的框架内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摒弃那些“拍脑门”、“一言堂”等不良习惯,让靠“摆平”、“搞定”解决问题的路子走不通。要积极培育法治文化,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让依法依规办事蔚然成风,让凡事“找熟人”、“求关照”的恶俗没市场。要积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

  好环境带来新气象,好环境带来大发展。只要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共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就一定能够把哈尔滨打造成风清气正的文明家园、独具磁力的投资热土、蓬勃发展的活力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