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新晋7件省著名商标 肇源独占6个名额

10.09.2014  12:06

  本网讯(赵敏黾)  大庆市有7件商标在上半年被评为黑龙江省著名商标,其中肇源占了6个,龙凤占1个。而肇源这6件商标中,除“罗姆斯”一家制衣企业外,其余5件商标全部来自制米企业。   
  至此,在全市制米企业中,肇源县凭借9件省著名商标“升至”商标榜首位,分别是:“古龙”、“肇古”、“立源”、“美溪”、“北斗”、“古贡”、“福臻”、“庆源”、“乾绪康”。   
  商标即品牌,它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资产,也是企业转型关键。“我市多年来实施的商标战略,对肇源制米企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大部分制米企业已从简单的‘加工型’逐渐成长为适应市场的‘品牌型’。”谈及肇源米业喜获5件省著名商标感受时,肇源县主管商标工作的县工商局副局长闫庆文欣喜地说。   
  先天优势   
  地处松嫩平原腹地,松嫩两江交汇而过,土质有机质含量高,这是肇源米质好的先天优势。凭借这个优势,也让“肇源大米”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   
  去年,一则新闻让“肇源农场”的名字“火遍”全国:5万亩耕地被规划为“国奥运动员大米种植基地”。   
  为啥国奥运动员会选咱肇源的米?国家兴奋剂检测研究中心专家给出的答案是,肇源农场从土地质量、外部环境到大米种植安全体系建设,都符合国家运动员日常饮食安全的保障条件。   
  的确,有着“鱼米之乡”美誉的肇源县,在种植水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这个县位于松嫩两江下游左岸,年有效积温达3200℃,比大家熟悉的五常还高出100℃,土质是纯黑土地轻盐碱,本身含硒,水稻用无污染的嫩江水灌溉,富含多种微量元素。   
  在肇源县境内,仅水稻播种面积就达87万亩,年可产出大米50多万吨。凭借地域优势,2010年,“肇源大米”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上“地理标志”金标签后,肇源米企迅速发展,日前,记者从市工商部门采访得知,这个县已注册的米企达百余家,注册量居全市首位,其中成规模的制米企业达20余家。   
  借势登高   
  酒香也怕巷子深,肇源制米企业单凭先天优势“闯市场”肯定不行。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还需要品牌宣传,借全市实施“商标战略”之机,肇源米企开始了“转型”之路。   
  肇源米好吃,可是到了外埠市场,老百姓却不认了。   
  绿族农副产品精加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云鹏清楚记得,刚开始进市场时候,与其他品牌竞争一直处于劣势,头几年的销量仅在300箱、6万多斤徘徊。后来听竞争对手背后说,“  好吃不顶用,牌子不响就甭想和我比。”除了市场竞争力不强外,另外一种现象,也让肇源米企经营者陷入思考之中。庆源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海明说,公司成立后主要是给辽宁松原市一家知名企业供货,干了几年后,那家企业的市场越做越大,“  松原大米”品牌越来越响,虽然自己也能获利,但看到自己的米成了别人的“赚钱工具”,心里不是滋味啊。   
  怎么办?自己创品牌。   
  2006年,刘海明决定单干。想做品牌,就先要注册商标。在县工商部门工作人员帮助下,他先后注册了5个商标,干了半年多,凭借优良的米质,公司逐渐打开了市场。就在当年,曾经收刘海明大米的一家企业倒闭了,但企业的“庆源”商标却让刘海明眼前“一亮”:庆-大庆、源-肇源,这么富有寓意的商标,今后闯市场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他立即找工商部门帮忙。经协商,最终刘海明以2000元的价格,将“庆源”买了回来。   
  如今,“  庆源”已在南方市场有了一席之地,在贵阳大方县、云南威信县等地,“  庆源”大米已牢牢占据百分之七十市场份额。   
  “庆源”是尝到商标“甜头”的先期受益者。“  搁在7年前,肇源县有商标的制米企业还不到5家,绝大部分是小型加工厂,多数在给大型米企干代加工的活。”  肇源县工商局商标科负责人刘忠义告诉记者,主要原因是商标意识淡薄,但随着2007年市、县深入开展品牌战略后,肇源县制米企业有了明显变化。   
  2007年,按照商标培育计划,县工商部门加大了对制米企业的商标注册力度,通过入户调查,分级筛选出有实力的企业,开展一对一、面对面帮扶,手把手教企业如何注册商标、运用管理商标。   
  “那些年,县工商局工作人员主动帮我分析市场动态,如何才能利用名气打开销路。”张云鹏感慨地说,企业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绝对沾了“品牌”的光。他告诉记者,2010年,“  福臻”列入县里的重点商标培育梯队,随后公司又按照相关建设要求,经过3年努力,“  福臻”被评为市知名商标。这之后,“福臻”借势发展,年销量翻了几番,销售市场除周边外,还打入了北京、上海、广州、陕西等大省市。“  现在又被评为省著名商标,以后的发展会更好。”  张云鹏自信地说。据统计,2007年至2013年间,肇源制米企业商标的注册申请量呈翻番速度增长,从一位数迅速跳跃至百位数,米企的品牌意识迅速崛起。   
  厚积薄发   
  肇源米企出名了,自然会带动一方米业的发展,这就是滚雪球效应。此刻,米企和政府正在同时“积蓄能量”,  用延长产业链的思路,发挥品牌最大效能。   
  刘忠义告诉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大多数制米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正不断在生产加工工艺上改造升级。小加工、粗加工逐步被淘汰,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大米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0余户,生产线已经全部更新为国内和日本、韩国等先进生产线,色选、抛光等高标准生产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经过市场验证,品牌价值无限量。走进乾绪康米业有限公司大厅,记者看到展柜里摆放着中国有机食品博览会产品金奖、市知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等各种荣誉证书。总经理张玉军笑着说:“自开展市知名商标工作认定后,公司就紧跟脚步,一步一步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目前合作社面积已经达到了万亩,仅小米一项,年销量就能达到30万斤,销售额可达200多万元。”   
  随着品牌知名度的树立,肇源制米企业市场开阔了,为了让品牌发挥更大的作用,政府也在不断努力。如今,政府鼓励实施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超市等模式已被制米企业接受和认可,全县水稻集约规模化经营水平已达到60%。   
  同时,这个县还连年加大财政投入,推动基地标准化生产,全力推广大棚育苗及种牙基地建设。此举,有效解决了集约规模经营过程中农户遇到的困难,加快了肇源米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有效链接,为叫响肇源米业品牌打牢了基础。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县37家涉农加工企业已实现销售收入9亿元,其中制米企业占一半以上。   
  闫庆文表示,下一步将依托“肇源大米”地理标志,指导、培育更多的米企,从而扩大“肇源”对外的知名度,为肇源米业创造更多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