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柳编因“留”而“活”

09.05.2016  10:31

兴隆柳编厂的工人在工作。

  在宾县摆渡镇凤玲柳编厂里,20多名妇女围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飞快地编织着手里的笸箩和簸箕。“多亏了乡政府牵线搭桥,我才能轻轻松松地在家门口赚钱,还能抽空在家帮忙干农活、照顾老人孩子,挣钱顾家两不误。”在这里工作的农村妇女宋来香高兴地说。

  摆渡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54公里,是个传统的农业乡镇,柳编是镇里的传统产业。近几年,镇里青壮年劳力大部分外出打工,只有老人、妇女、儿童留在村里。既想离家近方便照顾家人,又想工作挣钱补贴家用,这是不少留守妇女就业的出发点和矛盾点。

  针对这一情况,县、乡两级政府从实际出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培训,聘请相关专家讲课,还积极协调乡内企业就近招收留守家庭妇女,引导留守妇女到当地企业就业,尽可能使她们不离乡、不离村、不离家,利用农闲时间增加收入。此举不仅解决了这个群体的就业问题,又较好地保护和传承了柳编这一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双赢。

  54岁的兴隆柳编厂工人梦凡英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说:“儿子今年刚结婚,家里欠下20多万元饥荒,老伴患有痛风,身边离不开人,日子过得挺困难。乡干部上门跟俺说到柳编厂干活,如果家里走不开还可以把柳条啥的领回家,在家编好了送去,按件算钱。真没想到既学到了技术又赚到了钱。以我现在的情况推算,每月可以挣上千元。

  过去,摆渡镇是宾县规模最大的柳编产业生产基地,最多时曾涌现过四五十家柳编厂。可随着劳动力减少和铁艺工具的流行,传统柳编失去了市场。如今,随着劳动力源源不断地补充,摆渡镇共有大大小小柳编工厂30多家,吸纳附近村镇富余劳动力就业达300余人,从业人员每月可增加收入1000-3000元不等。这一举措不仅使传统柳编产业又“”了回来,还给每家工厂平均带来10万元以上的年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