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尔伯特好田村“三招”种出吨粮田

21.10.2014  11:50

 

                                                                  手工扒苞米,留秸秆喂牛。   
 
 
  本网讯(赵敏黾)  虽然大庆粮食产量逐年提高,但吨粮田并不多见,杜尔伯特胡吉吐莫镇好田村有一块儿。 
  那里为何高产?10月10日,记者前去探访。 
  “今年二伏三伏干旱,产量不太好。”一见面,好田村村会计赵家富报了个“坏消息”。闻听此言,记者心里咯噔一下,迫不及待地问亩产多少。“一千七八百斤,照往年差好几百斤……”一听这话,记者算是把悬着的心放下了。 
  一千七八百斤,跟往年的吨粮相比确实少了些,但依旧比其他一些地方的产量高出一大截。 
  好田村,400多户,1500多人,生活靠两样。一是种地,共9000多亩。二是养牛,平均每家六七头。二者相辅相成,循环发展。 
  虽然人均耕地不多,只有6亩,但村民在有限土地上的高产文章做得很好。 
  高产“招数”有三。先来说说灌溉,目前这个村有抗旱井100多眼,大型移走式喷灌两台,旱就灌,一遍两遍都行。从一定意义上说,已摆脱了“靠天吃饭”。 
  今年就是很好的例子,二伏时,干旱刚现苗头,村里就组织村民浇地。大部分村民能够主动自觉地干,个别人想“偷懒”靠天,村干部不答应,连哄带劝,最后家家男人扛管子钻苞米地。人不亏地,地也不糊弄人,汗水变成了黄澄澄的苞米棒子。 
  充足的灌溉设施是一,还有二。村长张俊胡带记者来到了他们口中的北地,也就是他们采用密植法种植的地块。“正常垄,每亩6000株……”听到这数字,常在田间地头采访的记者十分诧异,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啊。记者知道种苞米一般每亩三四千株,而且有大小垄之分。 
  带着好奇和探究之心,记者跟着张俊胡进了地。地就那么大,株数增加一倍,数量出在株间距上。“这还是活秆呢,你扒开棒子看看,个头儿都不小。这地的产量能达到一千七八,正常株数的也就一千四五百斤。” 
  “胆子不小,采用这个种法。”看过之后,记者开玩笑地说。张俊胡接过话茬如此解释:“没金刚钻,谁敢揽瓷器活。咱们的灌溉设备全啊,旱了能及时浇,要不谁敢啊。” 
  密植法算得上是新技术,村民使用起来已是得心应手。镇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刘文伟介绍,农民种地愿意采用新技术、新品种,今年全镇种植的玉米品种有五六十个。有的是“老面孔”,有的是“新生代”,只要适合,而且高产,村民来者不拒。 
  正如好田村的名字一样,这个村的土地土质较好,多是黑土地。虽然有这个先天优势,但村民在后天管理和施肥上也不对付。 
  村民韩喜全地多、牛多,赚的也多,一年二三十万元。他的生产生活模式就是种苞米喂牛,牛粪上地当肥料。虽然其他村民比不上他的规模,但模式都是一样的。 
  张俊胡告诉记者,目前全村有五分之一的农民外出打工,这些人流转出一部分土地,另外一些人也在周边村屯包地种。 
  虽然这样东西划拉,现在村中种地的人家,平均每户也就二三十亩地。地少怎么办?村民有自己的办法增收。除了灌溉和密植两个原因外,就是施肥。家家的牛粪都进地,农家肥加上化肥,地“”得好,自然肯卖力气打粮。 
  三好轧一好,最终有了吨粮田,也有了全村16000多元的人均纯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