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屋住 能就业 有钱花 延寿精准扶贫政策暖民心

02.12.2016  13:33

  初冬,走进延寿县加信镇新建村贫困户曹凤权老人的家里,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在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下新建的彩钢房窗户大、采光好,再加上两铺火炕,不用火炉和暖气,曹家的新房完全可以温暖地过冬。

  曹凤权今年81岁,和小儿子在一起过。小儿子眼睛残疾,儿媳患有癫痫,孙子正上高中。一家四口仅靠1公顷多点的水田生活,日子过得很窘迫,住了多年两间泥草房东倒西歪成了危房。今年曹家被列入精准扶贫对象,按照政策,新建房子可以得到政府的补贴。今年夏天,儿子从山东赶了回来,在政府补贴2万多元的情况下,自己又拿出打工积攒下的3万多元建造了现在这座80平方米的彩钢房。

  住在温暖的新房里,同村的陆文江老两口也很满足。“这敢情好了,又干净又暖和,比原来的土房强多了。”快人快语的陆文江老伴激动地说。陆文江老两口年过六旬,均体弱多病,一个有肺病,一个得过脑梗。他们与儿女们分家另住,去年开始享受低保,今年又被列入贫困户。住进了新房子,有政府的生活补助,再有儿女或多或少的接济和照顾,陆文江老两口可以安度晚年了。

  现在,在延寿县,像曹家和陆家这样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的贫困户还有很多。今年初,延寿县委县政府制定下发了《延寿县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和《延寿县2016年度农村危房改造验收办法》,采取政策补、部门帮、社会扶和自己出相结合的方式来改造贫困户的既有危房,并强化了监督管理和质量验收。年初,该县计划全年改造危房1051户。截至目前,总共改造1106户(其中贫困户937户),超额完成了今年的改造任务。

  另外,延寿县这两年还对不适合人居的村屯实施了异地搬迁脱贫行动。延寿镇城郊村后辛加屯,由于地势低洼,洪涝灾害严重。该县通过建筑用地置换的方式解决后辛家屯贫困户搬迁问题。前两年已搬迁24户,今年搬迁10户,明年将解决剩余的16户。

  危房改造和异地搬迁,基本解决了贫困户“有房住”的问题。如何让贫困户们“有钱花”?今年以来,延寿县注重治本,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根本之策、长久之计,努力拔除“穷根”。

  今年初,延寿县编制了《延寿县产业扶贫规划》,制定了《延寿县“一村一品”产业行动实施方案》和《延寿县2016年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实施方案》。立足于发挥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通过到村到户到人精准扶贫、整村推进,惠及更多的贫困群众,实现长期稳定脱贫。在传统产业项目建设上,发展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了800余户贫困户脱贫。

  10月末,在延河镇团山村产业扶贫现代设施蔬菜示范园的温室和大棚里,工人们正在将已过收获期的柿子秧清除,然后翻地,以备来年春天的生产。棚室外,工人们正在铺建棚室间的水泥路。

  团山村的这个蔬菜示范园是省2015年产业扶贫项目,建有12栋温室、100栋钢架大棚,采取“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股份合作经营模式,总投资810万元。其中,省财政投资690万元,资产归村集体所有,由村里372名贫困人口平均享有股份;村里的鑫源蔬菜种植合作社出资120万元。贫困户和合作社按股分红。

  由于大棚使用了不合格的塑料膜,今年,团山村蔬菜示范园的收入没有达到预期,贫困户是否分红及分红多少还要看示范园与不合格塑料膜生产厂家间经济纠纷的法院判决结果。但是,示范园却让在这里打工的很多贫困农民在家门口就赚到了钱,李秀林就是其中之一。李秀林家因买挖沟机而欠下了几十万的外债,最后房子、耕地和沟机均抵押给了债主,成了一无所有的赤贫户。儿子和儿媳到外地打工,为了照顾两个年幼的孙子,李秀林只能选择在家门口打工,成了示范园的长期工。一个蔬菜生产周期下来,李秀林自己挣了近两万元钱。

  今年水稻插秧季过后,延寿县嘉禾春天农业种植合作社免费提供120栋育秧大棚给贫困户种植杏孢菇,共带动了527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安山乡富星村的华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贫困户+基地+合作社+企业”的经营模式,带动全村贫困户脱贫。(记者潘宏宇刘柏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