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了800年的歘嘎拉哈,你会玩吗?

15.10.2016  20:37

参赛者劲头十足。

  “歘(chuā)嘎拉哈”,你会玩吗?即使你不会,但你妈妈或姥姥、奶奶肯定会,它在咱东北可是原来女孩儿们最爱的,那时谁家里有一副“嘎拉哈”可是让人羡慕。最近,省民族博物馆的专家们把“嘎拉哈”又搬了出来,在研究的基础上还搞了次公开比赛,明年还准备申报我省非遗项目,为啥呢?是不能让它失传喽。

  古老的游戏

  “歘嘎拉哈”成游戏

  北方民族最少玩了七八百年

  说起“歘嘎拉哈”,那历史老久远了。省民族博物馆馆长陈玉芝说,在黑龙江有好几个民族都玩,最早的起源经研究应该是来自于蒙古族,与狩猎有关。当时人们狩猎之后,把动物的骨头留下来作为“战利品”纪念,代表勇士的骁勇无敌,后来最好看的就是野山羊的膝盖骨——蒙语叫“沙嘎”。

  “沙嘎”除了当纪念品外,后来用于占卜。据史书记载,在一次战斗中,成吉思汗被敌军困在一座深山老林中,他连着三天占卜,结果都显示不是突围的时机,第四天才冲出了重重包围。

  那么“沙嘎”是啥时候开始成了游戏的玩具呢?经过研究,专家认为是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或元朝建立之后,也就是说,“歘嘎拉哈”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了。满族、克尔克孜族、汉族等后来都玩起了“嘎拉哈”,“嘎拉哈”是满语的称呼,逐渐成为北方民族尤其是东北地区最流行的游戏之一。

  稀罕的玩具

  市面上难寻“嘎拉哈

  品相好的一个卖100元

  省民族博物馆之所以把“歘嘎拉哈”当成研究课题,又“别出心裁”地搞了这次比赛,就是想让它有个继承。在今年8月末,馆里工作人员就为这次民间比赛做起了准备。首先是得有“嘎拉哈”,没想到现在这东西真不好找。“嘎拉哈”有羊的,还有猪的,但一般游戏用的都是羊的。工作人员去出售羊肉的饭店跟人家商量,结果人家挺忙的,“嘎拉哈”只有后腿才有,最后只凑合了三副。

  其实,除了现做“嘎拉哈”,工作人员还利用另一条路子:网购。但没想到的是,现在“嘎拉哈”真的变成稀罕物儿了,品相好的论个儿卖,80元至100元一个!

  比赛当天,不少游人都围着观看,参赛者有十几个人,他们玩得相当来劲儿,最后几个获胜者还拿到了奖品:工作人员亲手做的布口袋。

  神奇的功效

  手、眼、脑并用

  边“”边练协调性

  很多女孩儿小时候珍爱的“嘎拉哈”,那可不是简单的玩具。一块小羊骨按能“”起来的四面,分别叫:珍儿、驴儿、坑儿、背儿。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玩法儿,但最基本的规则是:四个“嘎拉哈”配成一副,带有一个布口袋,在抛口袋的同时,手要搬动“嘎拉哈”,形成相同的面,最后还要一次性抓起四个“嘎拉哈”,谁抛口袋的次数最少,谁就是赢家。

  在这样抛口袋、搬“嘎拉哈”的抬头和低头过程中,玩家的手、脑、眼并用,无形中锻炼了协调性,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也有益。在专家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位退休的公务员一直在玩“歘嘎拉哈”,60岁的她坚持了十几年,每天晚上边“”新闻联播边玩,颈椎真的不疼了,这是真事!

  说起这次办“歘嘎拉哈”比赛,陈玉芝说这只是一个实验,明年还打算申报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对“歘嘎拉哈”的重视不仅是在我省,今年内蒙古成立了“沙嘎”文化学术研讨会,吸引了全国8省区的“歘嘎拉哈”专家来参会。

  右上:珍儿

  右下:驴儿

  左上:坑儿

  左下:背儿

  那些年我们玩过的游戏

 

  推轱辘圈

  用较粗的铁丝弯一大圆环,再用铁丝弯一铁钩,铁钩下端弯成U状,推动铁环前进。一般比谁推得远、推得快,铁环倒地为输。

   弹玻璃球

  弹球时击中对方为胜,被击中的球归胜者;击不中,由第二名弹球。如此轮流击打,最后看谁击中的多。

 

  扇pià几

  一方用自己的pià几(小编翻遍词典,也没找到字咋写啊)用力去扇对方的,扇翻个则胜,赢得对方的pià几;若扇不翻,则换对方扇。

  翻绳

  用一线绳,将绳系成圈状,套于手指上,通过手指的穿插、交错、缠绕等手法,使绳变换成各种形状。

  跳猴皮筋儿

  跳者边跳边唱,唱完一首歌后脚要正好将皮筋儿踩住,每跳完一曲,皮筋儿高度便升高一次。如犯规或够不到皮筋儿时,则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