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中国学生你凭什么觉得自己能进常春藤

12.08.2015  18:33

  在中国,貌似只有“常春藤”才是学生以及家长入眼的“名校”,才能成为炫耀的资本!但是你的能力有多强,让你觉得自己是能被“常春藤”录取的人?!分享一篇文章,请你认真读完……

  中国的大学招生基本是以高考成绩决定的,假如一个学生的高考成绩达到或者接近满分,又想进清华或北大的话,基本是十拿九稳的。

   然而,没有一个美国学生敢在提交了大学申请以后说自己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进哈佛耶鲁麻省理工之类的顶尖名校。

  有人会质疑,美国学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不知道?中国学生在高考前也“不知道”!我的回答:因为美国没有“高考”这样的东西,而且,大学招生也不是根据“高考成绩”来决定的,所以,才无法知道自己能不能进一流名校。

   决定你能否进一流名校的条件:

  1. SAT或者ACT成绩

  2. AP考试的科目和成绩

  3. GPA(平均分)

  4.大学申请作文

  5.面试结果

  6.课外活动

  7.领导才能

  8.是否校友子女

  9.体育或者其它科目的特长

  10.国际视野

  我们可以看到, 1到3是“硬性指标”, 因为全是成绩,跟“高考”一样。可是, 从4开始, 就是非常主观的标准。什么样的“课外活动”能得到青睐?什么叫“国际视野”?自己成立一个社团当主席,跟在学校当学生会主席,哪一样的“领导才能”更强?这些标准从来没有面向社会的量化标准。顶尖大学参与招生的人员,除了招生主任之外,几乎年年改变。这样,基本就杜绝了贿赂招生人员或者全社会都跟随某顶尖大学的招生指挥棒来准备的情形。

  2009年,我第一年教AP中文。这一届生是我在学校任教这么多年最强大的一届。他们百分之百都在AP中文考试中考了5分满分,而且,百分之百都进入了名校,最差的也进入了加州大学四强之一的UCSD(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我跟随着这些学生走过了一段美国顶尖大学申请之路,深深地体会到:没到发录取通知的那天,谁都不敢说自己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希望进入某个名校。

  第一个例子

  A学生:SAT和ACT都满分,10门AP课,门门5分,GPA4.18,排球队队长,钢琴八级,学校学生会副主席,当地红十字会少年团团长。

  B学生:ACT满分,SAT差200分才满分,6门AP课,5门5分,1门4分,GPA4.0,自己成立了一个“缅甸民主促进会”的学生社团,自任主席。

  俩人都申请了常春藤大学的布朗大学同一个专业。在中国按照他们的条件,我们会感觉A学生被录取的可能性要大一点,因为他的“硬指标”分数比较高一点。然而,结果是B学生被录取了。为什么?我猜原因可能是她成立的“缅甸民主促进会”社团,一直致力在美国筹款,然后把钱送到缅甸帮助当地的学生成立自己的学生管理机构。这样的经历非常独特,从而得到招生人员的青睐,以“国际视野”影响较大而得到录取。

  第二个例子

  C学生:ACT满分,5门AP课满分,SAT考了两次,第二次满分;GPA4.0,跳远比赛的全市冠军,全州亚军;学生会主席;教育局教育董事会的学生会员,州参议员的学生助理。

  D学生:SAT和ACT都考得不算高,比平均高一点而已;GPA4.02;4门AP课满分,当地航空模型爱好者组织“飞行的荷兰人”的副主席。当地周末中文学校董事会的学生董事。

  他们都申请了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D学生因为是女生,还申请了卫斯理女子学院。最后,D学生被普林斯顿和卫斯理录取,C学生没有被任何一家录取,最后去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因为卫斯理提供全额奖学金,所以D学生最后选择了卫斯理。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美国顶尖大学录取学生的一些特点:

   1. “硬性指标”, 比如SAT,ACT,AP的成绩,即使是满分,完全无法保证一定进入顶尖名校。这在中国,就等于说高考满分的学生不能进入北大一样,完全是不可思议的。

   2.怎样的“软性指标”能得到青睐? 比如C学生和D学生,究竟D学生是因为GPA高一点被名校录取,还是因为她在航空模型运动方面的独特经历而被录取?

  像这种“自己感觉不错”,可是完全不知道能否被顶尖大学青睐的情形,是普遍现象。比如,有一位学生因为曾经发表了一首诗歌,即使SAT成绩很低,都被斯坦福大学录取了。可是,在同一年,一位出版了一本诗集,并被列为“桂冠诗人”候选人的一位学生,SAT成绩接近满分,GPA也很高,却被斯坦福拒绝。究竟原因是什么?谁也不知道!

  为什么美国学生在“高考”完了以后,完全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进顶尖名校?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全美国有三万五千多家高中,常春藤盟校只不过有八家。即使每家常春藤大学每年招两千名新生,都无法把全美国所有高中最顶尖的第一名的学生招进去的!

   所以,假如有任何留学中介告诉你:我们保证让你进入哈佛,或者任何一家常春藤大学,你必须问:你怎么保证?你怎么知道你能保证?

编辑: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