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 “两大平原”改革 先行先试催生示范效应

13.07.2014  11:42

   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创新金融服务,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机制,构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一系列新思路、大动作,印证的是佳木斯市在“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示范区的连锁效应日益凸显。试水过河,佳木斯市态度坚决,行动迅速,思路明确。市里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广泛开展调研工作,先后出台了《佳木斯市“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意见》、《佳木斯市创新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成为先试先行的“第一推力”。

  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探索,较好地回答了“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现实问题。用典型引路的方式“领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赚”,其中漂筏现代农机合作社、金谷水稻合作社等10个规范社典型已汇编成经验材料发放到各县(市)区。在探索中衍生出的“能人领办、企业带动、农机牵动”等各种模式激发了农民入社的积极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由龙头企业领办带动的合作社30个,乡村干部领办的310个,能人领办的869个,产加销一体化合作社195个。在各种发展模式促进下,全市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78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2400个。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其他形式的经营主体也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

  如何让新型经营主体“壮”起来?佳木斯市科技创新服务把准了合作社的“脉”,让农民社员解惑又“解渴”。

  桦川新城正大农副产品联合社农民小杜在春季棚室育秧时遇到了难题。犯愁时他想到了市农委,一个求助电话“唤”来了农业专家现场指导。学会了水稻棚室控水调温技术,听取了专家关于插秧后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的提醒,小杜紧锁的愁眉终于打开了,他高兴地说:“有专家坐镇,再碰着难题也不会干着急了。”

  服务方式的创新不仅如此。这个市成立了农业技术专家委员会,请来驻佳科研单位、农业院校、推广部门的47位专家分成7个小组,通过科技之冬、科技下乡、田间博览等方式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

  桦南明义乡朝阳农机合作社的培训现场“炸”开了锅,5个村的70多名玉米种植户争相提问,专家根据农民提出12个技术问题展开讲解,变“大帮哄”为“定制式”、“互动式”培训形式深受农民欢迎。

  把农村金融服务和农村土地流转的着力点落在创新二字上,农民贷款难的僵局被打破。佳木斯市积极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土地预期收益贷款、大型农机具等动产抵押贷款和粮食补贴质押贷款等业务。通过各县市区成立的金融服务公司与各银行机构合作,发挥金融服务公司中介平台作用,为农民贷款提供担保服务。全市已有8家银行开展涉农贷款业务,目前已发放涉农贷款近60亿元。

  全省首创的阳光村务工程网在促进土地流转中发挥了作用。佳木斯市在阳光村务工程网的基础上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流转平台在土地供求信息发布、规范制定鉴证土地流转合同,调解仲裁纠纷、配合金融机构审核抵押贷款条件,为没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农户提供了担保证明。目前,通过三级土地流转平台发放贷款13.9亿元。在平台的推动下全市新增流转土地面积80万亩,流转总面积达到453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6.8%。

  构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佳木斯市把目光放远,步子迈大,跨省合作带来了经营主体、市场终端、商品流通的相融相促。去年10月以来,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佳木斯市与沈阳中农置业集团开展项目合作,在沈阳中农大市场建设了“佳木斯及绿色特色农产品销售专区”。专区将以桦南县孙斌鸿源米业协会牵头,佳木斯城区以科润种业牵头,桦川以鹏祥农业合作社牵头,通过委托经营或联合销售等形式,组织50家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驻沈阳大市场的销售专区。销售专区改变了农民单枪匹马闯市场势单力薄的窘境,政府搭台,企业参与,农民受益的抱团取暖方式深入人心。

  在探索中发现,破解“量大链短,质优价低”的品牌整合和培育是关键。对此,佳木斯市积极筹备成立佳木斯优质农产品行业协会。吸纳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子企业、科研单位专家加入,促进多方联系合作,带动合作社快速发展。目前,他们正在积极申报认定中国佳木斯名牌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地理标识,提升佳木斯大米的市场竞争力。

编辑:孙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