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农民傍龙头,傍网络,牛啦!

14.12.2015  10:06
  王冬 黑龙江日报记者刘亿服

  天刚擦黑,佳木斯汤原县合力村的村民们就集结在小广场上,和着欢快乐曲翩然起舞。

  时光倒回五年前的这个时候,村民们还在担忧粮该卖到哪里,价钱几何。用农民的话讲:“路都是坑,兜没有钱,哪有闲情跳舞。”近两年不大一样了,合力村成立了现代农机合作社,村民增收有了奔头,生活更有盼头。

  屋外歌舞声声,屋里合作社理事长曹树国和会计正加紧核算这一年的“成果”。

  会计将埋着的头抬起,放下笔后满意地朝曹树国点了点,账本上被红笔圈起来的总数透着喜悦:总产量2400吨,产值720万元,纯收入150万元,社员人均增收2000元……

  “真是一年一个台阶啊。”

  “照这样看,明年会更好!”

  曹树国笑着向记者道出了心里的盘算:“明年水稻要扩大到6000亩,努力使社员人均增收3000元!”

  傍上“龙头”有“钱”途。今年合作社种植水稻4360亩,年初与金谷源公司签了农业订单。春耕生产,合作社享受到了企业的贷款支持。秋收卖粮,合作社将粮食直接送到金谷源公司,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06元。

  “2012年那年雨水大,很多农户因粮食霉变价格上不去,一年全白干了,有的连本都赔进去了。与企业合作降低了粮食仓储风险和运输费用,减少了中间商的压价,最重要的是如果把水稻加工成品牌大米,一吨水稻要多卖300元,一公顷就增收3000元,这笔账能算出好日子来啊。”曹树国说。

  合力村合作社有农机装备71台(套),其中不乏先进的遥控植保飞机的应用。统一购买生产资料,一公顷地节省1000元钱,加上大型农机和秋粮价格优势,从种到销,环环紧扣、环环省钱,积淀下的经济效益可让农户分红获利70万元。

  过去这五年,佳木斯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一家一户经营,逐步向合作经营、联合经营、规模经营方向转变。全市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总数达到8045个,共辐射农户9.98万户。合作社多种经营方式带动生产面积646.4万亩,每亩节约生产成本20多元,节约生产投入1亿多元。象屿集团、大连金玛等24家农业企业通过订单、合作经营、自主经营等方式经营土地面积196.5万亩,为农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互联网+”为佳木斯现代农业打开了一扇新窗。从提篮卖到一键敲,桦川绿之源一个仅有7户社员的小微合作社,一跃成为互联网农业的弄潮儿。

  一家四代做粉条,王延芳成立合作社就是要用传统手艺换来好收益,带动乡亲致富。

  前不久,记者走进合作社粉条加工车间看到,马铃薯完成清洗、去皮、切块、碎研磨粉后,王延芳研发的无明矾自动制粉丝机便可大显身手了。

  一斗马铃薯粉经过反复搅动,不一会儿就从机器里平展地“吐”出一片面板,运送到一定距离自动完成剪切、挂杆……整个过程原来需要6个人,现在只用1个人。在厂区中心的木架上,一排排晶莹剔透的粉条宛若白色绸缎在风中飘荡。

  王延芳拿出几年的账本给记者看,数字攀升的曲线印证了路径选择的正确。

 

  “现在和五年前最大的不同就是产品不愁卖,作社按照订单生产,以互联网为平台销售,敲敲键盘就能做成意,市场更大,机会更多。”王延芳已经在淘宝网店、微信公众台建了网店。今年合作社100吨无明矾粉条全部订购一空,南京客商签订的一个“大单”吃掉了一年的产量,火热的销售势倒逼着合作社扩大种植面积,在做优质农产品的道路上继前行。

  过去五年,佳木斯市在农业领域写满了“探索、探索、再索”的创新精神。粮食生产取得“十一连增”,农民收入连续增长,逐年攀升的数字中蕴藏着佳木斯现代农业的变与新。“互联网+农业”通过进一步实践和深度融合,全市已有12户农业企业,23家农民合作社通过互联网销售农产品,粮、油、米、土特产品在淘宝、京东商城、一号店、易果、本来生活等10个网络平台上销售,企业自建网站热情高涨。在先行先试中,佳木斯市在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金融、社会化服务、市场体系建设方面“打头阵”、“当先锋”,在探索中勇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是佳木斯的态度,更是佳木斯的底气。(据黑龙江日报)

编辑: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