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春耕生产近尾声 春种抢播丰产期

03.06.2015  12:29

  抢农时、战雨天、争积温……各地热火朝天的春耕生产将佳木斯市农业生产的“序曲”唱得十分响亮。截至26日,全市旱田播种949.1万亩,占计划播种95.5%;水田插秧688.1万亩,占计划99.1%。除同江东部第五积温带地区以外,全市水田插秧、旱田播种基本结束。

  面对今春持续低温、多雨、寡照的不利天气条件,为确保按既定时间高标准完成春耕生产任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地精心组织,加快各类作物播种进度,确保全部农作物播插在丰产期。桦南、汤原等光照条件较好、播种较早的地块玉米已经出苗罩垄,水稻已经返青并进入本田管理阶段。

  今年春耕生产进展顺利基于三大因素,一是农民种地积极性高涨。去年,佳木斯市粮食生产喜获特大丰收,农民种地积极性十分高涨,在抢前抓早,适时早播方面有所提升,保证了粮食产量和品质。加之水稻、玉米两大主要粮食品类市场交易价格稳中有升,农民手中资金较为宽裕,自筹能力有所加强。二是涉农贷款资金筹措便捷。“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推动了涉农金融机构对农业生产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银行贷款顺畅便捷高效,贷款利率较去年同期普遍降低,利于春耕生产资金筹措。三是规模化生产能力提高。随着土地流转的不断深入,规模化种植面积持续增加。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迅猛,在抢农时、抓标准意识以及生产技术水平等方面均优于普通农户,引领带动示范效果明显。大机械连片作业优势,促进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同步提升。

  为打好今年农业生产第一仗,佳木斯市坚持抢先抓早、帮联包扶、分类指导,确保春耕生产有序进行。春节过后,佳木斯市立即召开了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明确把备春耕生产、落实中央文件精神作为前期的工作重点,做到了早谋划、早动员、早落实。在4月28日,在桦南县召开全市春耕生产现场会,迅速掀起春耕生产高潮。市农委还落实了领导班子包县,县级领导包乡镇,部门包村屯,乡镇干部包农户的方式,继续实行“百部联百村”“千名干部下基层”,组织党员干部进村入户抓备耕,帮助农民协调贷款、物资,解决生产生活难题。开展技术培训,成立督导检查组,检查各单位包扶村屯工作开展情况,做到了领导力量到位、资金设备到位、技术指导到位、奖惩措施到位。坚持“”字当头、“”字当先,人机齐上阵,抢晴天战雨天,晴天歇人不歇机,阴天不停机,小雨天顶雨作业。充分发挥80个大型农机合作社引领示范作用,在保障作业标准质量的前提下,全力延长机车作业时间,极大地推进了播种进度,播种高峰期日播种进度达150万亩以上,为适时完成春耕生产任务争取了有效时间。

  进入5月份,全市近千名农技推广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科学种植,推广优良品种、适时早播、平衡施肥、模式化栽培。旱田生产用种做到精选包衣,杜绝“白籽”下地;水稻育秧充分发挥智能化催芽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芽种供应比例,全面提高播种质量。重点引导农民抢抓农时,学习邻近农场的做法,力争实现“农时、标准、管理与农场同步”的目标。尤其结合三大作物高产创建活动,采取农艺农机相结合的办法,提高示范区辐射带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