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办起合作社 佳木斯“两社”融合联利连心探新路

11.05.2015  10:55

  传统供销优势地位萎缩,“三农”重要载体任务依旧,基层供销社如何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中继续发挥作用,成为新形势下供销系统面临的新课题。佳木斯郊区供销社利用既有体系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尝试土地流转,探索出“两社”融合打造为农服务的新格局。

  4月底的一天,佳木斯郊区长发镇正合村村民关金成正在为明天春播做着最后的准备,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他是作为佳合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职工在备春耕,整修机械、选备种子、确定地块播种顺序……

  就是这样一个种了20多年地的“老把式”,过去自己的一垧半地每年只能带来不到1万元收入。

  “加入合作社后,带地入社加分红收入1万多,工资2万多,媳妇承包合作社土地种菇(艹娘)又能收入2万多,去年总收入5万元挡不住。”老关十分满足。

  佳合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是郊区供销联社联合4户农民,并出资500万元于2012年成立的。目前,合作社流转土地1.3万亩,代耕代收1.5万亩,承包期到2027年,每3年调整一次流转价格,采取年终结算、保底加二次分红和年初预付、定额分红两种形式。2014年实现可分配盈余525万元,供销社自身收益200万元。经测算,合作社土地规模经营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比散户种植增加20%,投资入股回报率同比增加30%以上。

  经理王春丰介绍,供销社搞土地集中经营,主要是立足农资供应、农机设备、技术人才等优势。

  关金成说:“我们对供销社有感情,信得过。合作社大机械播种精准,深翻作业、测土施肥这些‘高难度’小门小户根本做不到。

  供销社经营农民合作社并无先例,开辟这一“战场”,王春丰有点忆苦思甜:“当年供销社何等辉煌,可进入上世纪90年代,原有流通业务受到挤压,职工工资都成了问题。”与此同时,王春丰也看到了自身优势和外部商机,“供销社在农村网点遍布,有群众感情基础,国家又非常重视农业合作经营。”2007年,《农民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佳木斯郊区供销社借此东风率先成立了全市第一家专业合作社“亿丰畜禽产品专业合作社”,供销社占股60%,带动100户农民搞起了养殖业。

  要把农村流通业务“大旗”树起来,再次成为服务“三农”的主角,必须与农村、农民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而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就是“纽带”。据介绍,目前,包括佳合合作社在内,郊区供销社在全区共成立了10家种植业合作社,并于2014年成立了“佳木斯市供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进一步密切了供销社与农民在组织上、经济上的联系,形成联利连心、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通过合作社与供销社两社融合,供销社在农村的销售业务量提高了,农民购买生产资料成本下来了,品质也得到了保障。”王春丰说。

  “流转土地也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在佳合合作社大院内,2万吨仓储基地正在建设,今年秋天即将投入使用,每天可烘干300吨粮食的烘干塔也将拔地而起。“仓储和烘干预计每年能增加400万元的收入,同时也是为循环农业做准备。

  王春丰带记者来到供销社投资的位于四丰乡的养殖小区项目建设现场,占地7.3万平方米,年产2000头肉牛、1万头生猪和1万吨有机肥厂地基已经夯实。“合作社种植的粘玉米青储饲料用于养殖,畜禽粪便为有机肥厂提供原料,有机肥再用到合作社种植特色瓜菜等经济作物上。循环农业将成为带动农民致富和供销社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王春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