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建筑无奈拉起警戒线

23.03.2016  15:59

教堂外围设置了警戒线。

游人将字刻到墙上。

  始建于1907年的索菲亚教堂是我市的地标性建筑,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日,有市民向本报报料,教堂四周的墙体上被刻上了大量名字、“X爱X”等字迹,保护建筑被当成了“留言板”。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索菲亚教堂看到,除西侧外,教堂另三侧均已圈起“双层”警戒线,警戒线上还悬挂着多个写有“禁止入内”的标牌。“可能怕有坠落物掉落砸到人。”“据说是为了防止随意在墙体上刻字。”对于圈起警戒线的原因,游人和附近商家纷纷猜测。

  记者走访看到,教堂的南、东、北三侧外墙上,均有刻字的痕迹。有的刻痕较浅,有的则比较深。刻字的“重灾区”是距离地面1米到2米的位置。记者粗略统计,仅南侧外墙,就有约百处刻画痕迹。其中,大部分刻痕为人名及“XX到此一游”。此外,“X爱X”、爱心等表白语也较为显眼。有的游客还将QQ号刻上外墙,并标注“有缘相聚”的征友信息。

  哈尔滨建筑艺术馆管理科工作人员介绍,教堂外设置的警戒线确实是为防范游人在外墙乱刻滥画所设。索菲亚教堂是我市一类保护建筑,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外墙上刻字的不文明行为,对文物造成的损害无法估量。教堂上现存的刻字有历史遗留的,也有新刻的。伴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近年来刻字行为已有减少。

  工作人员表示,外墙的刻字痕迹是不可修复的,待教堂进行全面维修时,将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看如何处理;之后根据观察情况,适时将警戒线撤除。

  管理方下重拳

  为避免乱刻滥画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哈尔滨建筑艺术馆管理科除设置警戒线外,已安排保安人员24小时巡逻,并安装监控摄像记录。一旦发现有刻字迹象及举动,将及时劝阻。对于不听取劝阻的游客,建筑艺术馆将按有关规定,将其移送公安机关进行处理。

  链接

  2015年发布实施的《国家旅游局关于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因破坏公共环境卫生、公共设施;损毁、破坏旅游目的地文物古迹等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法院判决承担责任的,或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应当纳入旅游部门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

  “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信息保存期限视游客不文明行为情节及影响程度确定,期限自信息核实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