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湿地应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22.08.2014  10:16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8月21日电(记者董爱波)有“地球之肾”之称的湿地资源对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湿地所在地区还是其他地区,每个人的利益都与湿地有着密切的联系。

  可以说,公众参与湿地保护是其自身权利和义务的体现,同时也是湿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公众参与对于湿地环境可持续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黑龙江省是中国湿地大省,拥有自然湿地500万公顷,在全国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46处湿地中,黑龙江就有8处。记者近日走访了黑龙江的部分湿地保护区后发现,在湿地保护中公众的参与度仍待提高,公众普遍缺乏对湿地定义和功能的了解。在许多人眼中,湿地与一般的景观公园并无差异。

  在一些开放的湿地公园中,公众保护意识令人担忧。在黑瞎子岛湿地,游客在欣赏原生态自然风光的同时,将矿泉水瓶和塑料袋随手丢弃在水面上。在兴凯湖湖岗上,打鱼点附近的生活垃圾和游客扔的垃圾堆积成小山。

  现阶段,在国家湿地立法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大力向公众宣传普及湿地知识,唤起公众自觉保护湿地的意识,吸引公众参与,无疑是加强保护湿地的一条重要途径。

  多个湿地公园的负责人提到国外志愿者队伍对于湿地保护的贡献。在当今中国,公众并不缺乏志愿参与湿地保护的热情,缺乏的是参与的渠道和制度安排。

  湿地主管部门应采取积极创新性思维,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逐步建立起湿地保护志愿者制度。此举既能破解湿地保护人手短缺的问题,又能满足一部分公众亲近自然、保护生态的愿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

  公民保护湿地的意识需要合理引导,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尝到生态改善的甜头。富锦国家湿地公园在上世纪90年代曾被周围的村民疯狂圈地开垦,湿地景观被破坏殆尽。2005年当地实施退耕还湿工程,曾经的湿地破坏者摇身一变成了湿地公园内的“上班一族”,从事着电瓶车司机、游船驾驶员、保洁员等工作。

  在他们看来,退耕还湿带来的不仅仅是收入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当体的小环境、小气候变好了,家里喝的水变干净了。工作中他们还是义务讲解员,为游客解答关于湿地植被和鸟类的问题。在国外专家来考察的时候,他们还主动向专家请教湿地保护的知识。

  湿地保护需要资金投入。在中国,这项工作目前还是政府主导,依靠财政拨款。因此,多渠道争取湿地生态建设资金,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已迫在眉睫。

  目前,中国国内林业碳汇交易风生水起,而湿地碳汇交易尚处在理论阶段。湿地与森林、草原一样具有强大的吸收、汇聚和储存二氧化碳的功能,因此在中国应尽快启动湿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调查评估,探索建立实施碳排放交易制度。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毋庸置疑,湿地生态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美丽中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在保护湿地中,公众的参与必不可少,各类参与方应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协调发挥作用。(完) (编辑:李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