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型”养老新解

20.07.2014  16:27

  □文/本报记者张立于海霞摄/本报记者张清云

  提到候鸟型养老,对于地处高寒纬度的我省来说并不陌生,因为每年一进入冬季,大批的龙江老人就会或单独或三五结伴启程飞往南方温暖如春的城市去过冬。而从今年开始,我省龙江候鸟型养老在政府的牵头下注入“新解”,老人们不再是单一的异地养老,而是享受特色“移地”养老模式。远离雾霾润心洗肺、追逐生态崇尚乐活、随季而动尽享人生……我省三地试点养老模式,让龙江与全国各城市共享养老资源,构建南北置换养老通道。

   黑河区域联盟模式

   公办联合民营打“环境牌”吸引南方老人短时居住

  “当雾霾呛得人无法呼吸时,我们在黑龙江享受着碧水蓝天;当北国草木萧疏时,我们就到海南游泳采摘,这样的候鸟型养老方式能让我们活到100岁。”18日,记者打通黑河市第二社会福利院旅居老人郑文成的电话时,他正在院子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郑大爷今年66岁,老家在天津,他和老伴今年第三年当候鸟老人飞来黑龙江避暑养老。

  记者找到黑河市第二社会福利院院长穆海兰时,她正忙着组织工人扩建床位。“像郑大爷这样想来我们院里住的候鸟老人太多了,全是南方的,都得提前登记排队,要不然没有床位。”

  穆海兰说,她们院偶然在网上发了个信息,意思是有想到黑龙江避暑的老人可以来此居住,没想到一下子火起来,北京、上海、南京的老人纷纷打来电话,在6月到9月间,院里的一百多张床位几乎爆满,在这里吃的是自己种的菜,喝的是无污染的水,没有雾霾和汽车尾气污染,要不是冬天太冷,老人们都不想回去了。今年院里把员工餐厅和休息室都改成房间了,即使这样,仍满足不了候鸟老人的需求。

  “二福是我市今年异地养老的试点机构,他们的模式将在全市推广,带动本地养老产业的发展。”据黑河市民政局汪科长介绍,该市正在探索成立区域养老联盟,二福是公办养老机构,床位有限,但客源巨大,而一些中小民办机构床位闲置,所以我们打算将这些养老机构联合起来,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把更多的候鸟老人分散到全市的养老院入住,特别是实行养老服务市场化,如在夏天旺季时实行浮动价格,让一些本地老人回家或到小型老年公寓暂住,让一些南方老人住进来。待到冬季时实行价格下浮,让本地老人走出去或回来住,实现养老机构的良性循环发展。

  王科长还介绍,黑河市计划在五大连池等风景区建设养老机构,主要为外地来的老人提供服务,让老人们在养老的同时游览大自然美景,愉悦身心,也提升我省养老的品牌效应。

   牡丹江互动式异地养老模式

  建立“候鸟型”路线图让老人南北“置换”

  最近两天,牡丹江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姜懿珊格外忙碌,但也很兴奋,22日,首批来自北戴河的候鸟老人将正式来牡丹江暂居养老,他们的整个夏天都将在牡丹江度过。记者从省民政厅了解到,凭借良好的气候以及独具特色的景观优势,牡丹江已成为很多南方老人夏季“候鸟型”养老的首选之地。

  “这个夏季,专门到我市避暑养老的南方老人还真不少,过几天还有上海、镇江等地的老人要来,有的已经将明年的床位预订了。”姜懿珊兴奋地说,今年在上规模的养老机构报名、咨询的候鸟型老人有近百人,这还不算夏季随旅游团前来避暑的老年人,他们就是冲着牡丹江夏季凉爽的气候和周边优美的景观而来,一般在这里居住两到三个月。

  目前,该市具备候鸟型养老条件的养老机构有近10家,大约有600余张床位,但其中大多数已经被本地老人占用,能在夏季提供给候鸟型老人居住的十分有限。由于候鸟型老人往往条件较好,因此对环境要求也颇高,目前一些养老机构正在着手提升自身档次,今年重点推介公办养老院,明年主推民办养老院接纳候鸟老人。

  姜懿珊介绍,作为我省候鸟型养老试点城市,该市候鸟异地养老形成规模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目前该市已初步评选出具有一定规模、口碑较好、医疗康复设施完备、服务质量高、交通便利的公办、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并签定了《异地养老联盟协议书》。牡丹江市还积极推进与山东省、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和海南省等地的生态宜居城建立异地养老联盟,双方互动养老,根据季节相互置换老人前来旅游居住,打造夏季牡丹江消夏养老——秋季山东省金秋养老——冬季海南省避寒养老的“候鸟型”路线图,使老年人实现“一处入院、三地养老、随季而动、尽享人生”的新模式,希望通过系统规划、统筹,候鸟养老能成为一种品牌,提升候鸟老人的舒适度和幸福感。

  “牡丹江市已选定5家比较优秀的养老机构,作为“候鸟”异地养老接待基地。”姜懿珊还提到,与黑河、伊春等地相比,牡丹江候鸟型养老属于后来居上,下一步该市将利用镜泊湖、小九寨等自然资源,吸引更多的候鸟老人来此旅游居住,盘活本市的养老资源,也推动城市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哈尔滨旅居养老模式

  成立异地养老项目办“打个电话游全国”成可能

  “春天我和老伴计划去山东,秋天想去上海,冬天已经订了三亚的房间,夏天热了我就回来避暑,还是这里最凉爽的。”18日中午,伴着微风,哈市安康福利院的赵阿姨,向来此避暑养老的几位江苏老人介绍起自己的旅居式的候鸟养老生活。

  据悉,候鸟型养老在哈尔滨可谓异常活跃,今年6月哈市政协的调研数据显示,每年哈市外出的异地养老的老人人数超过哈市老年人口的10%以上,而目前哈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则为164万人。也就是说,哈市每年有十几万的异地养老流动大军,这在全国来说都是排在前列的。面对如此高的异地养老参与情况,哈市也推出了特色候鸟型养老模式,让赵阿姨这样有愿望的老年人,享受“旅游+居住”方式的旅居养老的快乐。

  “前几年,哈市老人异地养老都是自发的,养老选择地主要是海南三亚。而近一两年,候鸟老人随着季节变换转换生活城市的人群渐渐增多,一些老人通过游住养生而达到养老的方式,为此哈市也探索推出旅居式养老。”哈市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养老的新方式,实现了真正的候鸟型养老,为一部分苦于在其他地方找不到合适养老机构及一些喜欢旅居的新派老人提供了满意地选择。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来自哈尔滨、青岛、海南和珠海等10家养生养老基地联盟开始运转。联盟约定每年组织6至8批老人前往异地养老,时长分30天和60天两档;输送方为养老团队成员购买意外伤残保险,接待方提供食宿和医疗巡诊等服务。

  到南方猫冬、到海边休闲、到北方避暑、秋天去赏枫叶……为了让哈市老年人真正享受旅居养老新模式,追逐生态,乐享生活,哈市老龄办成立了异地养老项目办,组织、管理并为旅居的候鸟老人提供服务。“随着新生老人的不断增加,这种旅居养老方式将成为一种时尚。”哈市异地养老项目办负责人胡义杰告诉记者,目前哈市已经与全国其他城市构建了全国养老平台,形成养老的互动,如今,只要打个电话,就能为本市老年人安排好外地养老的一切事宜,使老人快乐轻松地实现候鸟型养老。同时,这个夏季,他们已经通过养老平台,接到其他城市避暑养老的团队。而秋冬季开始,他们将组织有需求的老人前往不同城市旅居养老。“只要老人选好了目的地,随时打个电话,我们就可以帮助联系异地度假养老的行程。”

  此外,记者了解到,针对哈市候鸟养老的聚集地区域,哈市老龄委也启动候鸟养老创新管理,以哈市老年人为主体成立了“三亚市异地养老老年协会,实行会员制管理,为候鸟老人异地养老生活提供便利,提供维权、购物、租房、物品代保管、旅游等十几个项目的服务。

  据介绍,养老方式其实就是一种老年生活的状态,是对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哈市“候鸟“异地养老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未来还将不断尝试,在养老模式上除了体现基本的养老功能,将形成集旅游休闲、度假疗养、老年养生为一体的互动。

   背景

  候鸟养老模式

  候鸟型养老指的是离开户籍所在地或者常居住地,以家庭团聚或者旅居游览为主要目的的特色养老方式,主要包括迁居式异地养老和旅居式异地养老。分为五种类型:

  ●机构照料式的候鸟养老

  如果老年人失能、高龄、丧偶、子女不在身边等都会导致一些老年人和他们的家人共同做出“养老迁移”,去异地养老机构养老,受到全天候照料。

  ●家庭聚合式的候鸟养老

  跟随儿女、亲属到外地养老,或选择与子女同住养老,或选择租房养老、到养老院养老。

  ●旅游观光式的候鸟养老

  老年人有愿望到各地观光甚至到海外去旅游,然后选择在一个地方待上一个月半年,再去另一个地方,以收获很多见识和快乐,不知老之已至。

  ●养生休闲式的候鸟养老

  突出如海南、广西、珠海等地常见的异地养老,一些老年人在海南有自购房或者租房,每到冬春天住上一段时光,养生度假,享受蓝天、阳光、海浪和椰风,同样可归为享老主义的养老方式。

  ●疗养度假式的异地养老

  治病或者疗养是这种异地养老的主要动因,他们到各地适合的环境,疗养度假养病。

编辑: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