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她的学生是一种“福气”

11.09.2015  10:26

  黑龙江日报讯(记者孙佳薇)在执教29年的生涯中,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杨艳杰先后获得过全国师德师风先进个人、“感动龙江”年度人物、省心理学界领军人物等诸多殊荣,而在她心中,这些荣光抵不过学生们的那句“能成为杨教授的学生,是今生最大的福气”。10日,站在龙江最美人物的颁奖台上,杨艳杰感言:学生永远是我的生命,教育永远是我的使命。

  “能成为杨教授的学生,是今生最大的福气

  杨艳杰爱学生胜于爱自己,她每天都工作十几个小时,这么忙,然而当她的学生们遇到学习或生活的困难向她求助时,她还是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们,连续几个小时苦口婆心的劝导,甚至赶到学生住所进行心理救援。

  她经常告诫学生,在变化万千的社会中,对事物一定要有自己的认识,不能随波逐流。她指导的8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永远不会忘记,杨老师在他们做人、做学问等方面给予的指导。

  硕士研究生马海华被诊断为皮肌炎,多次高烧,并发败血症。作为马海华的导师,杨艳杰为了使其得到有效治疗,经常奔波于学校与各个医院之间,无数次陪伴在马海华身旁,给予她积极的鼓励及精神支持,还为她捐款一万余元,及时地帮助她渡过难关。

  杨艳杰对学生爱的付出,让学生从她那里获得了亲近感、信任感和希望,每位学生心里都有这样的想法:“能成为杨艳杰教授的学生,是今生最大的福气。”她也因此被学生称为最可爱的老师。

   350名灾区孩子心中的“杨妈妈

  2008年汶川大地震,杨艳杰先后两次到都江堰、绵阳等地进行心理救援。大地震发生后,她立即带领我省青少年心理康复专家志愿团前往四川灾区工作,并担任团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在灾区艰苦的工作条件下,她及时解决了350名灾区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为一批孤儿的心灵点燃了一盏明灯。在灾区孩子们的眼里,杨老师不仅是他们的朋友,更是他们亲爱的“杨妈妈”。

  现在距汶川地震已经7年了,但杨艳杰与那里的孩子们仍然保持着联系,她经常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和生活。当孩子们遇到人际交往、学习困惑、身体不适、开始谈恋爱等问题时,都喜欢跟她交流。而今,这些孩子有的都上了大学,生活得健康快乐。他们在与杨艳杰教授的交往中,树立了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由于深受杨教授的感染,现在有100多个孩子都在不同的学校、工作岗位担任社会志愿者,义务为他人服务。

   “盼望有更多的老师能像她那样授课

  杨艳杰常说,作为一名老师,就是要甘于奉献,用知识的雨露滋润青年学生的心灵,传递时代的正能量。她经常用古人“知者不惑,仁者不忧”的观点激励学生们刻苦学习,自己也率先垂范,以严谨的治学精神取得教学、科研等工作的优异成绩。

  杨艳杰教授潜心学术研究,因成就突出而成为我省心理学界的领军人物。她长期从事抑郁症发病机制、心身疾病机制及人群心理卫生等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先后承担国家级等课题20余项。近年来,她先后担任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心理健康管理》和省级精品课程《医学心理学》负责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生理心理学》、《护理心理学》主编,还及时将有关学科研究成果和科技新进展内容编入规划教材,并应用于教学之中,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她主编的多部教材在全国医学院校广泛应用,得到各高校师生的普遍好评。

  作为资深教授,杨艳杰不仅承担着硕士、博士、博士后等多层次人才的培养工作,每年还担负200多学时的本科生教学任务。她生动、幽默、激情、哲理的教学风格,受到了很多学生的好评。有些学生在评估留言中写道:“杨老师授课理论与实际结合丰富,易掌握,有条理,重点突出,生动活泼,盼望有更多的老师能像她那样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