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偶像剧他们承包了 港台导演纷纷北上为哪般

12.08.2015  13:33
花千骨

  目前正在热播的《花千骨》《无心法师》,导演名单都出现了香港导演林玉芬的名字,即将开拍的热门偶像剧《微微一笑很倾城》也宣布邀请她来担纲导演。此外,热播中的《克拉恋人》、《旋风少女》, 及此前的《杉杉来了》、《何以笙箫默》、《活色生香》、《锦绣缘华丽冒险》……几乎全都由港台导演执导,如果说港台导演承包了内地偶像剧市场,似乎也不为过。

  为何近年来的热门偶像剧都出自这些重复率较高的港台导演?为何内地市场会选择他们,而他们又为何转身离开港台市场,接下内地的橄榄枝?到底内地偶像剧市场吸引他们的是什么?在新浪娱乐与几位知名偶像剧导演刘俊杰、林玉芬、成志超以及制作方代表、剧酷传播副总经理张俊的对话中,我们也意图还原这些港台偶像剧导演北上之后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的困惑与适应。

克拉恋人

   剧作类型少电视台制度限制多 对港台市场转身离开

  “在台湾只有两种戏剧类型,一种就是所谓的闽南语八点档狗血剧,给婆婆妈妈们看,再有就是主打低龄观众的所谓的偶像剧,没有其它类型了,古装戏就完全没有了。”——刘俊杰

  “在TVB,导演按电视台的安排接戏,所以创作的空间比较小,不像内地,我们导演是以自己的身份选择题材、创作项目,与不同的公司合作,所以在掌控权上面都是比较好的。”——成志超

  从86级中戏导演系毕业后,林玉芬回香港拍戏,拍出了TVB经典剧目《刑事侦缉档案2、3》。到了97年,恩师李国立的一部戏缺导演,一声招呼,林玉芬竟果断答应,去跟正处于黄金时代、被视为亚洲电视行业标杆的TVB辞职,从此开启了自己在内地的事业。

  彼时内地影视剧市场刚刚第一次出现了一部体现世俗文化的全民偶像剧《还珠格格》,然而林玉芬告诉新浪娱乐,自己当时并没有太多利益权衡,也许是因为早早跟内地接下缘分,因此在这个偶然的机会下她就北上了。当时的她或许没有想到,近20年后,由于内地影视产业的繁荣和港台市场的相对萎缩,成批的港台同仁步她后尘,刘俊杰、陈铭章、成志超、林合隆、李慧珠、胡意涓、瞿友宁、何澍培、梁胜权、黄俊文…… 纷纷将事业重心转移到内地。

  虽说北上发展出于“偶然”,但林玉芬还是忍不住吐槽TVB的电视台制度:“香港TVB是全亚洲最奇怪的一个电视台制度,它养了很多制作人、导演、摄影师、灯光师,还有一拨他们自己的演员。基本上你就是一个长期员工,每个月拿月薪。”

  虽说无利不起早,几位导演也承认,在内地的按集付片酬或是按剧打包付片酬的行业模式之下,自己的片酬确实要高于在港台的工资,但他们都不大愿意透露具体的片酬增长,并且强调,片酬的优势并不是他们来内地的拍戏的主要原因。更重的原因,还是与这种行业模式相关联的导演的更大的创作自由度。

  “在TVB,导演按电视台的安排接戏,所以创作的空间比较小,不像内地,我们导演是以自己的身份选择题材、创作项目,与不同的公司合作,所以在掌控权上面都是比较好的。”曾执导《旋风少女》《活色生香》的香港导演成志超如是比较。

  曾出品《杉杉来了》、《何以笙箫默》的剧酷传播副总经理张俊告诉新浪娱乐,无论是港台还是内地,剧本都是一剧之本,而在开拍前,导演会对对剧本进行一个最终的消化和修改。“因为编剧有对自己的项目的理解,导演在呈现它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实际操作层面的不同认知。因为这里面可能会有一些客观技术层面的东西,比如说一些场次的合并,比如说情节上的处理,甚至在一些演员时间上无法配合的情况下,导演可能也会做一些相应的调整。”

  TVB有着比较严苛的影视剧流水化作业流程,自然限制了导演对剧本的消化与修改,而在台湾,偶像剧大部分并不像内地由投资方拍摄后卖给电视台,而是由电视台投资,所以导演创作仍较为受电视台限制。台湾导演刘俊杰认为,相对于台湾的电视台,内地的投资方能给导演在剧本修改等方面更大的创作自由度。

  此外,台湾电视剧类型单调也是刘俊杰下定决心北上的重要原因。在台湾,除了闽南语八点档就是主打低龄观众的偶像剧,“古装戏在台湾就完全没有,也没有战争戏、年代戏。”

旋风少女

   代表作成行走内地法宝 画面审美更符年轻人口味

  “第一个,你要有作品,你有过成绩他们才会找你。这边跟台湾其实不太一样的,这边新导演出头的机会更少。”——刘俊杰

  “也不敢说相对于内地导演在质量上提高了多少,但在审美要求和感觉上有不一样的地方。内地导演可能更擅长的是剧本的源自生活、接地气。”——林玉芬

  如今,曾经辉煌的港台偶像剧市场逐渐萧条已是不争事实,但刘俊杰、林玉芬、成志超这些当年作为港台偶像剧支柱的导演们,却也能依靠当初的代表作再到内地来行走江湖。毕竟,过往成功作品能够增强投资方的收益信心。

  曾经执导过《薰衣草》、《王子变青蛙》、《爱情魔发师》等台湾偶像剧的导演刘俊杰来到内地发展后,在2013年拿出了大热的《杉杉来了》,2015年《何以笙箫默》人气高居不下,其最新作品是陈伟霆主演的《因为爱情有幸福》以及戚薇主演的《我是杜拉拉》。

  虽然在TVB时期的代表作有《刑事侦缉档案2、3》,但正如林玉芬自己所说:“我红起来的剧都是古装偶像剧。”比如曾经的《仙剑三》和《步步惊心》。因此在内地,投资方似乎更倾向于找她拍古装剧。于是到了2015年,她献出了《花千骨》,即将开拍的新作《微微一笑很倾城》除了现代戏也有大量古装部分,片方之所以选择林玉芬,正是看中了她在古装戏方面的驾驭能力。

  张俊告诉新浪娱乐,无论是港台导演还是内地导演,过往的作品越成功,同等片酬、档期等条件下,自然更受投资方的青睐。不过,刘俊杰也坦承,也正是因为这种市场的自然调控作用与竞争的激烈性,新人导演在内地比在港台更难出头。

  除了过往偶像剧代表作的增光添彩,对于最讲求画面美感的偶像剧来说,经历过港台成熟偶像剧行业机制历练过的港台导演们,在审美方向上似乎也更符合年轻观众的口味,“或许是因为港台的电视产业的黄金时期早于内地,港台导演确实在摄影、灯光、画面、服装质感上的比内地导演有不一样的要求”,林玉芬表示。

何以笙箫默

   文化氛围滋生偶像剧土壤 IP、网剧来势汹汹

  “现在内地生活条件好了,使用了微博、微信,年轻人比以前更有主见更有想法,也知道怎么打扮自己了,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有了生活的氛围,自然而然就孕育出一种所谓偶像剧的氛围。”——刘俊杰

  “就是来势汹汹的感觉,将来网剧的发展应该会蛮蓬勃。”——林玉芬

  曾几何时,内地偶像剧是狗血剧、山寨剧的代名词,例如90后记忆中的《红苹果乐园》、《会有天使替我爱你》、《一起来看流星雨》,它们有意模仿港台偶像剧的剧情、人设、台词、节奏,但是因为地域文化差异,依葫芦画瓢反而水土不服。

  如今这些港台导演系偶像剧,虽然也有差评,但是不再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而是几乎成了内地偶像剧的门面之作,刘俊杰告诉新浪娱乐,“这是因为内地有了自己的偶像剧模式。”偶像剧在日本也被称为“趋势剧”,反映的是以年轻人为主流的最时新的流行文化,而内地经济发展以及文化的多元化,为内地生产自己的偶像剧滋生了土壤。

  当然,几位导演也并不认为是他们的北上造就了内地偶像剧市场的繁荣。更大程度上,是内地市场的繁荣吸引了他们。张俊表示,除了导演之外,其他环节的创作人员,包括服化道、摄影甚至是剧照师和演员都有北上,“这其实也是内地这两年的文化市场越来越大的结果,相比于港台其实有一点点萎缩的市场而言,内地这边的广阔文化空间吸引了一大批从事这个行业的相关工作人员,来加入到内地的影视文化创作当中。”

  在内地古装偶像剧市场佳作频出的林玉芬,对于曾拍遍《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等金庸剧的香港如今缺少古装剧发展空间,外景必须要到内地取景颇感无奈:“基本上在香港拍外景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没有什么景是不穿帮的。”

  此外, 内地偶像剧的市场容量优势还在于近年来网剧的蓬勃发展。最先引起观众广泛注意的网剧,应该始于2014年陈冠希主演的《探灵档案》,从惊悚、灵异题材以及演员的大胆启用上看,都可见网剧相对于电视台的风险规避的优势。2015年,网剧《盗墓笔记》也获得了逆天的网络点播率,成为“现象级”网剧。“来势汹汹”,执导网剧《无心法师》的林玉芬以此来形容网剧在内地的发展。

  观察近年来港台导演执导的热门偶像剧,我们也能发现,热门IP改编的剧占了大半,这也为内地偶像剧的发展奠定了粉丝基础以及剧本优势。林玉芬对此深有体会,因为她所拍的几部热门偶像剧,如《步步惊心》、《花千骨》和《无心法师》,无不是热门IP打底。“这些小说陪着你们成长,你们有认同感,所以看剧的时候就会更投入,但是以前的港台偶像剧都是讲的别人的故事。”

杉杉来了

   剧组人情味儿浓是共识 内地拍戏期间趣事多

  “内地剧组很有人情味儿,我们把所有人当成自己家里面的人一样去看待,你就会觉得很舒服,很容易适应。”——成志超

  “华哥停下来说:我接受不了丽颖变成一个妖神。”——林玉芬

  北上拍戏,对于这些港台导演来说,也算是背井离乡,不过,内地剧组人情味儿浓这一点,却也是林玉芬、成志超、刘俊杰等导演的共识。

  在拍摄《旋风少女》的时候,几位主演中年龄最大的是陈翔,出生于1989年,而年龄最小的吴磊才16岁。面对这样的一群小孩儿,成志超也很是头疼:“一天只让他们睡几个小时的情况经常出现,我觉得他们还是小孩嘛,我还是用对小孩的方法来逗他们,给他们好吃的、好玩儿的,哄他们起来拍戏。”

  但也正是因为这种有爱的相处,成志超感受到了一种“家庭的亲切感”,所以也不太介意自己在小演员们面前“出丑”。有一次,演员们诉苦动作戏太难,成志超 一看,并不觉得有多难,于是就亲自示范这个下腰的动作。“演员们说,好了导演你起来吧,我们来吧,但我那时候下腰以后起不来了,我就说,你们能不能伸把手把我扶起来……”

  对于林玉芬来说,拍《花千骨》时最有意思的事恐怕就是演戏认真的霍建华的一次意外出戏。那场戏拍到了赵丽颖扮演的花千骨变身为妖神第一次出现在师父白子画面前,虽然此前对过戏,但突见赵丽颖由蠢萌变强势,霍建华还是愣住了,他停下来说:“我接受不了丽颖变成一个妖神。”“那时候华哥的这种表现我们也觉得很惊讶,就是你会觉得他们已经变成剧中的人物了”,林玉芬笑言。

活色生香

   洗澡、喝酒、工作连轴转 北上之后有困惑也有适应

  “我刚来不适应就是工作方式,因为这边只要一开机了就得马不停蹄的工作,连续工作100天,120天。那像我们台湾拍戏,可能我拍个十天几天我可以休息一下再拍。”——刘俊杰

  “我现在觉得,我完全就是个上海人了。”——成志超

  虽说几位导演都感慨于内地剧组浓厚的人情味儿,但是北上之后,除了语言关,他们也曾经历文化习惯上的不适应与困惑。

  虽然因为在中戏念书而对北京感情深厚,但林玉芬第一次来内地时最不适应的,恐怕就是北京的澡堂子文化。“因为86年北京的学校还没有澡堂,我们要去王府井那个“华清池”洗澡。而香港是一个很热的地方,不可能没有洗澡的地方,所以到北方后大家要一起在澡堂里站着洗澡,这些片断我都很难忘。”

  到了成志超他们来内地时,洗澡当然已经不成问题。不过,相比于港台拍戏时到点下班后可以回家休息,在内地,几十个小时连轴转都是常事,所以剧组人员也只能住宿在剧组,这样的工作方式曾让成志超不习惯。成志超不适应的还有内地人喜欢酒桌上谈事情的文化习惯,“我自己很少喝酒,但是内地吃饭的文化里还有喝酒,所以喝酒的时候有一点不太习惯。”

  不过后来,成志超也慢慢觉得,喝喝酒联络感情,似乎也是一种不错的沟通方式。至于内地剧组不能按点下班的工作方式,成志超也想通了,“因为在内地我的参与成分比较高,就觉得这个是我自己的作品,拍到入神以后我也经常会忘记放饭。”其实能够比较快适应内地工作、生活,更重要的原因是,成志超已经在上海安家定居了下来,“我现在觉得,我完全就是个上海人了。”

  和成志超一样定居在上海的还有刘俊杰,他甚至还在家养起了狗。来内地之后,刘俊杰拍了六部戏,其中五部是以上海为背景的,包括《何以笙箫默》和《杉杉来了》,“我生活在这里,我开始爱上这个城市,我对它很有感情,有自己的解读,所以拍起来就不一样。”

  相比于成志超和刘俊杰在内地的随遇而安,1997年就来内地发展的林玉芬反而将自己在工作与生活之间做一些抽离。林玉芬至今没在内地安家,“因为我现在是单身,然后就是我的父母还在,所以如果没有戏的话,我就肯定会回香港的家。”

  这么多年辗转于内地和香港,虽然有觉得劳累、沮丧的时候,但林玉芬已经坦然接受了自己工作的特殊性,“其实在香港电视台拍戏的时候,我也很少见到家人,因为我收工的时候家人全都睡了,有时候我出门的时候我家人都还没起床。所以我现在很珍惜每一次回家,如果可以的话就一定要一起吃饭、一起看电视,哪怕坐一天。”

编辑:刘竹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