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上科技“摇钱树” 土地流向合作社

26.06.2014  11:57

  本网讯(冯亚杰) 6月10日,富锦市万亩水田展示区建设指挥部主任高富,站在展示区规划有序漂亮的沙盘前告诉记者:“展示区插秧工作于5月25日前全部结束,为全市水稻生产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示范区总面积4万亩,其中3万亩辐射区、1万亩核心区的水稻如今肥已经扬完,上完水,已进入分蘖盛期。农时比往年提前了一周时间……

  富锦市现代农业水田万亩示范区位于富锦市区西南、同三高速公路482公里处,行政区划属于长安镇永胜村和东北村。示范区总面积4万亩,其中核心区1万亩、辐射区3万亩。区内建有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农业信息服务中心、防灾减灾指挥中心、农机耕作指挥调度中心、水利灌溉试验站以及人工湿地生态气象综合观测站。示范区内通过集成应用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打造集农业科研、农业减灾、农业信息化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以数字化手段指导全市农业生产。

  示范区建设启动于2013年,当年边规划建设、边投入生产。农业局、水务局、交通局、气象局等12家单位的近亿元资金“哗哗”流向示范区。仅气象局就投入2800万元,建设起了东四省最先进的气象综合观测站。今年4月8日开始播种育秧,在育秧技术上分别采用秸秆基质育苗、草炭基质育苗、营养块育苗、隔寒增温育苗四种方式,同步推进播种育秧示范。

  除在科技上先行先试外,示范区还着力探索创新经营,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摸索路子、积累经验。示范区内土地由东北和永胜两个村的423家农户承包经营。2013年,23户农民成立富锦市长安镇东北水稻专业合作社,流转了423家农户的土地经营权,由合作社组织种植。今年与大连金玛集团建立产业园项目+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全产业链公司化合作模式,金玛集团为合作社担保抵押贷款600万元,并制定生产标准,合作社按公司制定的标准统一全程组织生产。秋收后,金玛集团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30元标准收购水稻,仅此一项可为农民增收近200万元。

  该基地种植的水稻完全利用金玛集团自行研发具有专利的生物降解剂技术,去除残存的农药化肥,打造符合欧盟标准的高品质水稻大米。水稻加工后,由金玛集团统一品牌、统一广告宣传、面向全国组织销售。这种合作模式解决了合作社生产资金短缺、标准化作业以及农产品与市场对接等瓶颈问题。

  东北村党支部书记、东北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春高兴地告诉记者:“这块地离村里近20公里,不方便村民种植,并且一家一条,过去因为争水还时常干仗,或者水淹地时有发生。在党和国家惠农政策的感召下,村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截至目前,全村已流转土地10858亩。

如今,全村309户村民种地的只有70户,240户村民告别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外出打工挣起了外快,年人均增收2.5万元。霍春光一家3口,更“”:在俄罗斯干起了刷车生意,年收入达10余万元。村民杨春明、于国军也不甘落伍,两口子上阵在俄罗斯或刷车或在面包厂打工,年收入也七八万元。仅打工一项,全村增收近400万元。

  “以前靠一家一户,修田间路和水利设施想都不敢想。自抱团成立合作社后,国家的优惠政策也开始沐浴这里了。国家的土地整理项目,开春就开干了,田间地头修好了砂石路,水利工程也已经配套。受惠的是我们农民。今后,我们的日子更有奔头了!”东北村会计扬春红抢过话茬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