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储政策酝酿全面取消:玉米或成下一个试点品种
“发改委、农业部等部门正在酝酿全面取消临储政策,打算用更为市场化的目标价格补贴制度来代替。”日前,参与相关政策研究的一位粮食问题专家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
据悉,2014年棉花和大豆的目标价格先后于今年4月上旬和5月下旬公之于众。不过,到目前为止,除了大豆和棉花结束临储外,玉米、油菜籽、食糖仍然在沿袭过去几年的临储政策,稻谷、小麦也还在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本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结束玉米、油菜籽、食糖的临储政策的大方向已定,玉米或成为继大豆、棉花之后下一个实施目标价格试点的品种,最快将于明年执行。上述专家称,目前正在研究的农业“十三五”规划已将取消临储提上了日程,从2005年开始启动的临储政策已经走到了尽头。
试点扩围
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的试点范围正在酝酿扩大。近日,发改委价格司一位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除了新疆试点的区域之外,还有长江、黄河流域主产区,国家也会适当给予补贴。
至于试点品种扩大的问题,上述负责人说“目前还没有时间表”,但他同时也指出,每个农产品情况都不一样,下一步能不能扩大到其他品种,一切都要看棉花、大豆改革试点情况。
而发改委则给予了试点积极评价:试点启动以来,新疆棉花的种植面积相对稳定,国内外的棉花、大豆市场的价差在逐步缩小,企业信心、市场活力也在逐渐增强。
“实际上,实行目标价格改革,是把原来由国家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目标价格政策,这是把纺织企业的利益更多地考虑进去。”发改委经贸司副司长刘小南说。
以往,国家以一个固定的、高于市场的价格进行收储,国内棉花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出一大截,影响到了纺织企业的竞争力。但实行目标价格改革以后,取消临储政策,棉花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形成,国内外棉花市场的联动性会增强,国内外价差应该会缩小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提高了我国纺织企业的竞争力。
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文步就此表示,从新年度内外棉花价差来看,预计将缩小到合理区间,有利于遏制化纤的替代和减少棉纱的进口,国内棉花需求有望企稳回升。
在决策部门的人士看来,实施目标价格制度是完善我国农产品价格和市场调控机制的重大机制创新。
“现在可以肯定的是,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的试点区域会扩大,扩大试点品种也只是时间问题,以后油菜籽、玉米和食糖都会纳入试点。”上述粮食问题专家称。
本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下一个实行目标价格试点的将是玉米,最快会在明年实施。该粮食问题专家也认为“玉米的可能性最大”,他说,玉米不是口粮,主要用于饲料作物,试点起来更方便。
此外,食糖试点的条件也比较成熟。东方艾格农业分析师马文峰认为,从便于操作的角度看,食糖播种主要集中在广西、广东、海南和云南,播种面积集中,若启动目标价格补贴,更易核实。
而在目标价格启动前的数年,国务院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一直都在呼吁对长江中下游等主产区的油菜籽实施差价补贴措施。他所提出的“差价补贴”措施就是当前在大豆和棉花上试点的“目标价格”政策。
不过,目前官方并没有对试点扩围给出正式的结论。今年一号文件虽然提出启动大豆和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但同时也明确表示将继续执行玉米、油菜籽、食糖临时收储政策。
取消临储
在马文峰看来,目标价格试点扩围的时机已到来。他认为,当年启动临储的背景是国内农产品价格低于国际价格,农产品过剩。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国内农产品价格已是全世界最高,没有再提升的空间了。
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包括小麦、大米、玉米在内的我国谷物进口量较去年同期增长80%。
事实上,从2010年起,国内粮价一直高于国际市场的离岸价,国内外粮价差促使国内企业为降低成本而加大了粮食的进口。专家指出,推高国内粮价固然有需求和成本上升的因素,但国内一直采取的收储托市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国一边进行临时收储的同时,一边又从国外进口粮食,导致了粮食的严重浪费,也拉升了国际粮价,搅乱了国际粮食市场。”马文峰称。
玉米临储政策至今已运行了6年,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监测部处长李喜贵用“正面效应逐渐减少”评价临储的效果。他说,之前几年临储运行的效果还是非常好的,但是从2011年以来负面的声音就开始增多了。
“托市收购市场扭曲问题日趋凸现,突出体现为政策性收购粮油库存的大幅增加,进口激增和财政负担加大。”李喜贵说。
如今的玉米市场已经逐渐进入了一个“政策市”的节奏中,特别是今年临储收购数量达到了6919万吨,实际超过7000万吨,这造就了历史最高产量、最高库存,同时也成就了历史最高价格。
粮食市场主体预期被严重扭曲,粮食企业经营空间缩小,产区和销区价格倒挂、东北产区与中原产区倒挂、原料和产成品倒挂成为常态,企业不存粮,农民不存粮,结果是政府收购粮油库存大幅增加。
这造成的结果是,随着粮食托市收购价格的不断提高,国内外粮食价差不断扩大,粮食进口压力激增。
“托市价格高于供求关系决定的均衡价格,过度刺激了玉米生产能力的释放,造成了耕地、水资源承载能力达到极限。”李喜贵称。
油菜籽和食糖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临时收储导致国际价格和国内价格产生价格差、财政难以继续承受压力、有些农产品进口量依然居高不下等问题,同时因为利益寻租,增加农民收入目标也未较好实现。
本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农业“十三五”规划研究取消临时收储政策,以解决收储带来的价格倒挂、粮食进口量高等问题。
马文峰表示,临时收储政策发展到现在确实产生一些弊端,取消临时收储后,由市场决定价格,对一些管理良好的农业类公司将带来积极影响。
与此同时,如果取消临储政策,在保证粮食安全方面必须有新政策手段。而目标价格改革试点便是这样的政策手段,它是完善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一个重要举措。
据上述粮食问题专家介绍,临时收储政策是为保护种粮者利益,国家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价格上会确定临时收储价。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