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当成玩伴难时靠它吃饭

18.08.2015  16:33

  □老年日报记者亓红

  前院一群狗,后院一亩园,室内满墙书,眼前皆剪纸,这就是哈尔滨市年过花甲的王维珍乡下的家。从市里到这儿要换三次车,颠簸两个半小时。12年来,66岁的王维珍都要城里城外“折腾”,教学生、送剪纸、做志愿者,忙得不亦乐乎。老伴怀成新是她的好帮手,老两口执守田园、痴迷剪纸,物质生活虽清贫,精神世界却无比富足。

  缘起儿时只当兴趣

  剪纸就是这个家的灵魂,目及所至处处皆是。墙上、桌上、柜上,甚至床上,足见主人对其的钟爱程度。王维珍从未专门学过剪纸,她从小跟奶奶长大,奶奶经常剪个小鸡、小鸭子哄她玩儿。懂事后,“一高兴我就拿起剪刀剪纸玩儿。”开始,王维珍只在家里剪,剪出的福、寿、喜字也只是送给亲朋好友和邻居。看到大家都喜欢,内心不断升起成就感。

  生计剪纸养家糊口

  生活不总是一帆风顺,怀成新之前曾患精神疾病,两人的大儿子5年前也因病去世,但是生活的重重挫折并没有打败老两口。

  当年,靠微薄工资抚养三个孩子的艰难,王维珍回想起来仍唏嘘不已。“有一年春节,家里揭不开锅了,求我剪春联的邻居倒是络绎不绝,婆婆提醒我别忘了手艺能挣钱。那年,全家靠剪纸过了个有饺子、有肉的年。”凭借精湛的手艺和节俭,王维珍夫妇养大了孩子,还在郊区购置了房产。

  热爱不疯魔不成活

  老两口告诉记者,他们最大的财富就是家里满满两面墙的书和一万余张剪纸。“我剪纸有个习惯,必须全神贯注、一气呵成。一次剪孔子全身像,晚饭后开始剪,等剪完抬头一看,天都亮了!”凭着这份执著和热爱,王维珍相继入选哈尔滨市艺术家协会、黑龙江省艺术家协会、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协会,作品曾获国家级剪纸艺术大赛银奖。

  余热教学生传技艺

  名气越来越大,王维珍也更忙碌。除了剪纸,每周一至周五她还要抽出时间教学生、做志愿者。“传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是我最大的心愿,我会义务教一些大专院校艺术系的大学生。”怀成新用行动支持王维珍去做这些有意义的事,“我老伴除了动剪子,剩下的扫纸屑、封袋、装裱都归我。喜欢去做志愿者,我就鼓励她去做,人活着总要做点什么。”周末时,怀成新还会到旧物市场“淘宝”,淘各种礼品盒、相框,这也是为了老伴装剪纸用。“趁着还不太老,想帮衬她把剪纸这项技艺传下去。”

编辑:王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