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麟电影院改回原名“巴拉斯” 计划八月末重新开业

03.07.2014  12:27
    哈尔滨作为一个充满异域风情、文化气息浓郁的现代都市,“洋气”是它给中外游客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建城之初,不仅有中国最早的交响乐团、爵士乐团、音乐商店,还有包括兆麟电影院在内、欧式风格浓郁的电影院。在和平、亚细亚等众多老电影院“复苏”的趋势下,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兆麟电影院也正在准备“开门迎客”。2日,记者走访了正在招商装修中的兆麟电影院,据相关人士介绍,计划在8月末开业的兆麟电影院将正式更名为“巴拉斯电影院”,“可能是考虑到老哈尔滨人的怀旧情结在里面吧,影院依旧沿用过去的名字,而且在风格上也是沿袭了欧洲情怀。”
        前身为巴拉斯电影院      建筑风格欧式为主
        位于哈市道里区西七道街的兆麟电影院在历史上可谓声名显赫,根据现有资料记载,兆麟电影院1925年由俄国人创办,原名巴拉斯电影院。兆麟电影院是典型的欧式风格,主体结构3层,建筑结构为砖混,建筑风格是折中主义,而室内独具特色的吊灯座、欧式楼梯和极具历史感的木质地板都为这座欧式风格的建筑增添了异域风情。
        1946年,巴拉斯电影院改名为第二电影院,1949年移交给东北影片经理公司哈尔滨分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并更名为红光电影院。1950年改为哈尔滨市工人俱乐部。1953年4月电影院移交给哈尔滨市文化局,改称儿童电影院。1960年又与当时的兆麟电影院相互对调更名,并沿用至今。
        然而,随着电影行业的萧条与重新崛起,兆麟电影院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采。“面对中央大街附近电影院林立,各方面条件都比兆麟电影院好,没有观众就没有市场,最后我们只能集体放假了。后来影院先后改造过几次,但再也没有帮助它恢复往日的风采。”曾经的兆麟电影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停业后的兆麟电影院经历了眼镜店、音像店多次专项经营,说实话,早已面目全非、名存实亡了。”
        分“老电影吧”和“现代影城”      “巴拉斯”新老电影齐上阵
        据悉,本次影院将“融”进名为“巴拉斯饮食娱乐会”的综合商场内,“地下一层的主题是‘啤酒文化’,主要经营酒吧;地上分五层,一层为清吧,二层为西餐厅,三层为中餐厅,四层为快餐厅,五层是影城。影城分老电影吧和现代影城两块,其中,老电影吧会免费放映有特色的中外老电影,这次我们在大厅拿出近300平方米的面积打造,也是为了回馈市民吧。现代影城共四个厅,会和华臣等影城一样同步上映电影。”相关人士说道。
        记者观察到,很多市民看到准备“开门纳客”的兆麟电影院都驻足观望起来,“那时候这里可热闹了,我记得当时大概是584个座位,而且无论什么电影都是场场爆满,我们都带着水壶和面包,捏着托人买来的电影票,如果谁要是来晚了,连站的地方都没有。”今年83岁高龄的张庆祥告诉记者,“哎呀,当年我最爱看电影了,因为家住在附近,只要有电影上映我就来,用你们现在年轻人的话叫什么‘粉丝’吧。”而“旁听”许久的一位阿姨也忍不住对记者说,“我们都可怀念当年的影院了,现在年轻人去的那些影城都太现代化,我们老年人还是喜欢看些老电影,这次巴拉斯电影院重新开业,我们一定去看看。”(见习记者  王雪莹  记者  张涛/摄  )

编辑: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