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人才引进工作纪实 把龙江打造成人才集聚热土

03.11.2015  15:55

   编者按

  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已经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时代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近年来,省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新要求,着力配好班子、选好干部,把心思和力量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抓好基层、打好基础,使党的旗帜在每个基层阵地上都高高飘扬;建好队伍、用好人才,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为全省改革发展大局提供坚强保证。

  从今天起,本报将开辟“从严治党抓落实凝心聚力促发展”专栏,陆续刊发我省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新探索、新方法和新经验,进而教育、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勇气和力量,奋力谱写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崭新篇章。□黑龙江日报记者 刘荣升 常春晖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才政策方面手脚还要放开一些,要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让人才事业兴旺起来”。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省紧紧围绕事业发展需要,积极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激发人才能力、潜力、动力,提升区域发展核心竞争力,新常态下的黑龙江,正日益成为吸引各路人才集聚、创业创新的热土。

   放开手脚,“黄金20条”人才新政抛出引智橄榄枝

  省委书记王宪魁多次强调要围绕产业项目建设引进、培养科技创新和经营管理人才,为产业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年初,省委召开人才工作座谈会,王宪魁指出,我省在吸引人才方面确实存在劣势,但完全可以通过政策创新来弥补,要以独特的慧眼识才,宽阔的胸襟容才,做到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

  今年3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激励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的意见》(即“黄金20条”人才新政),这是我省人才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文件。“黄金20条”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以开放的政策引领人才,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评价和资助人才,不唯职称、学历、资历,只比成果、贡献和效益。对引进的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能够直接服务我省重点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省财政最高给予每人200万元的生活资助和项目启动资助资金。

  9月,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等10部门联合出台了《畅通引进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实施办法》。对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的引进人才,在职称晋升、项目申报、创办企业等方面享受“绿色通道”服务,各职能部门设立专门窗口、指定专人负责,为引进人才在规定时限办理相关手续。

  尚贤者,政之本也。“黄金20条”人才新政及与其配套的一系列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陆续出台,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个“猛料十足”的文件,让各类人才切实通过对比感受到这样一个事实:黑龙江与发达地区相比,虽然目前经济欠发达,但人才政策、体制机制不落后;虽然区位不占优势,但正在实行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人才开放;虽然气候寒冷,但却能真正创造出暖心留人的人才发展环境。

  半年来,人才政策的吸引力正在转化为龙江发展的软实力,推动全省改革发展不断阔步向前。

   择天下英才而用,全省高层次人才实现净流入

  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公布2016年生命科学领域“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获奖者名单,我省的引进人才、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陈化兰研究员名列其中,是第五位获得这一荣誉的中国人。

  2012年之前,我省仅有几十名像陈化兰这样年轻有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且大多集中在部属高校、中直院所。近年来,全省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持续发力,已吸纳留学归国人员5000多人,引进各类海外高层次人才500多人,54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新增“长江学者”、“万人计划”入选者33人,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省属高校院所都成功培养引进“长江学者”、“千人计划”专家等一批高端人才。

  前些年,我省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相对较多,一些教师、医生、工程技术人员流向沿海发达地区。近几年,“雁南飞”现象得到大力缓解,一系列数据证明,以政策红利释放人才活力,我省部分领域已显现人才集聚效应。根据抽样统计,近5年来,我省引进的副高以上职称人才多于流向省外的人才,“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更是实现了净流入。

  这说明,我省近年来实施的人才引进政策是接地气、有成效的。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省已拥有国家级专家2805人,其中,“两院”院士38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61人,“千人计划”专家54人,“万人计划”专家2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596人;省级专家2762人,其中省优秀中青年专家606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81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75人。此外,全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六支人才队伍量质齐升、不断壮大。

   优化人才环境,让引进人才各得其所各尽其能

  人才政策,落实为先。省委组织部按省委部署,协调有关职能部门,抓好各项人才政策措施落地: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加大人才发展资金投入;畅通引进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吸引鼓励高层次人才“落地”;提高人才待遇,落实奖励和激励政策;用拴心留人的务实举措,引导人才在我省创新创业。

  赵匀教授是我省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之一,他带领课题组主持开发的系列水稻宽窄行插秧机,获省科技进步(发明类)一等奖;团队研究成果获4项国际专利、4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为我省新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省委、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帮助赵匀教授科研立项,研究为其提供资金支持,是我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黄金20条”人才新政及之前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在全省营造了宽松的人才发展和创新创业环境,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大有作为提供了优良环境和发展空间。

  我省“千人计划”专家杨晓明,回国前曾担任美国微生物及生物工程学会院士,掌握蛋白和抗体药物研发核心技术,回国后建立了新型基因生物药品研发和生产企业。“能在短时间内及时兑现扶持承诺,大庆人才政策是一流的!”他的创业感触,或许是对我省积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的最好阐释。

   搭建平台载体,让人才在龙江落地生根开花果

  三年前,我省依托14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人才发展试验区,围绕重点产业项目引进人才,举办院士龙江行、海外学人龙江行、海外学人黑龙江创业洽谈会等系列活动,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吸引高层次人才携带技术成果在我省转化落地、发展壮大,直接助力经济发展。

  以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哈尔滨高新区为例,近年来高端人才领衔的一大批行业龙头项目在此安家:甲骨文、神华集团等3个世界500强区域基地和总部项目入驻;台湾联强国际、航天海鹰钛合金等一批行业领先项目开工建设;中国宝力集团创新产业园、中国宝安集团石墨产业科技园签约入驻。

  据统计,三年来,全省累计建设重点产业项目1351个,引进人才2.5万人。仅在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就有211个项目开工建设,并先后引进院士6人、硕(博)士510人、海外留学人员60人,成为我省科技创新的又一“发动机”和引领经济发展的崭新“动车组”。

  今年7月,我省又成功举办了中组部“一带一路”专家咨询服务暨黑龙江引进高端人才对接洽谈活动,解决了涉及农业、新材料、对俄贸易合作等产业领域关键技术难题和生产经营具体问题92个,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等单位积极与专家开展对接,签订正式合作协议8个,达成长期合作意向32个,聘请特聘教授、科技顾问或首席科学家等18名,龙江人才智库再次提档升级。

  人才聚则事业兴。通过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全省人才队伍活力得到有力激发,人才的创新驱动,正提升为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龙江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了源源不竭的智力引擎。

编辑:谢亚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