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接待禁酒应覆盖全国各级干部

26.08.2014  12:36

  新华社哈尔滨8月26日电题:公务接待禁酒应覆盖全国各级干部

  新华社记者 管建涛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个别省份出台了公务接待禁酒新政,社会舆论纷纷点赞,而未实施新政的一些省区接连出现公务接待“陪酒死”案例。有的省份虽然出台了公务接待禁酒令,但却打了折扣,将禁酒对象限定在省级单位,县市和乡镇干部仍在禁令之外。公务接待禁酒的盲区应该早日扫除,尽快覆盖全国各级干部。

  黑龙江省委办公厅近日发文要求,省级班子领导和省直单位干部职工到省内市(地)及以下基层单位从事公务活动,就餐中一律不允许饮酒,文件发布后被广为称道。

  不仅黑龙江,海南、河北等地此前也出台了公务接待禁酒令。公务接待禁止饮酒,一则减少财政开支,是节俭办事的表现,二则保护各级公务人员的身体健康,避免出现更多的“陪酒死”。更重要的是,禁酒也是公务接待逐渐走向规范化的标志。

  公务接待禁酒的言外之意在于不喝酒多干事。不可否认,中国是人情社会,但公务接待是正常工作,没必要用公家的酒来表达个人的感情。

  当然,公务接待禁酒未必要一刀切。黑龙江省的禁酒令就特别指出,涉及到外事接待、招商引资以及港澳台政要等各界知名人士的公务接待活动,可按标准提供省内地产酒,但绝不能提供高档酒。对“外人”通过节俭的方式表达友好感情,也符合接待礼仪的要求。

  不过,当前常规的公务接待禁酒令覆盖区域仍很少,我国绝大多数省区尚未实行该政策。有的省份虽然实行了,也仅涉及到省级公务接待,地方县乡干部还在禁令之外。

  不论是范围还是对象,当前公务接待禁酒政策都有盲区,应该尽快扫除。公务接待禁酒范围要扩大到全国,实施对象应扩展到各级干部。作为公务人员,就应该少说酒话,多干实事。

  良政还要有便于执行到位的配套措施。可实行问责制,用制度约束各级干部。设立监督举报电话,一旦违规给予重罚,让这一利国利民的做法常态化。(完)(编辑:李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