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西新型经营主体催生8000名“农业上班族”

02.06.2015  11:55
  “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和用工协议,我也能领上工资成为‘上班族’了!”近日,刚刚与振宇玉米种植合作社签完合同的兰西县兰西镇河口村村民于功臣高兴地说。如今,像他这样的“农业上班族”,在全县有近8000名。

  近年来,兰西县农民专业合作生产经营主体蓬勃发展,遍布乡村。目前已发展到4166个,其中合作社1120个、家庭农场643个、涉农龙头企业6个、农户联合经营体239个、各类种植养殖大户2158户,注册资金达40.5亿元,辐射带动农户近4万户。合作经营主体覆盖粮食、蔬菜、畜牧及农产品加工等各个领域,使农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有效扩大了农民增收空间。

  加入合作社催生一批“农业上班族”。在自家地里干活,挣着合作社的钱。”在临江镇刘国忱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临江镇村民张海权一边栽种稻苗一边说,今年我和儿子把自家15多亩土地转包给了合作社,儿子年初去就沈阳打工了,而我则被合作社聘为合作社里的工人。

  在临江镇仅荣河村就有100多农户像张海权一样,将自己家的地流转给了合作社,而又被合作社聘为工人过上了“上班族”生活。他们除了拿土地流转金,还拿“工资”,成了农业产业化“工人”。

  近年来,这个县通过租赁、互换、转包、入股等方式,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打造示范园区,成立合作社,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着力推进“一村一社”,打造县、乡、村三级示范合作社。今年,流转土地170万亩,规模经营面积200万亩。用于扩建或新建水果、蔬菜等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

  “过去一亩地一年最多收入700元,现在把地流转给瓜菜种植合作社,一方面拿着地租收入,另一方面承包合作社的瓜菜大棚,种什么,往什么地方销售听合作社的就行,根本不用自己操心,一年下来在合作社里“打工”加上流转土地的钱就收入5—6万元,比出去务工要强得多。”正在瓜菜大棚内采摘香瓜的红光乡村民王大姐高兴地说。

  土地“半流转”还催生一批“两栖农民”。每天早晨,兰西镇向阳村村民李淑梅在自家地里干一会儿农活,就赶往县城的轻纺产业园“上班”。像李淑梅一样,部分农民并没有把土地全部转包出去,仍然耕种部分田地。他们农忙时在家务农,农闲时则进厂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