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奶牛蹄病的危害及其保健

19.08.2015  10:14

  蹄病为奶牛蹄的病理变化过程,包括蹄病和蹄变形。蹄变形指蹄的形状发生改变,蹄病指蹄已发生病理变化,临床表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蹄变形是蹄病的基础,临床表现出蹄病。

  一、蹄病发生的原因与营养的关系。 产前精料喂量过多,母牛过于肥胖,产后胎衣下不,子宫炎和酮病瘤胃酸中毒发病增多,而这些疾病可致使蹄病的发生。矿物质缺乏,特别是钙、磷的不足,比例不当,致使钙、磷代谢紊乱,临床上出现骨质疏松症,而导致蹄病的发生。

  与圈舍的关系: 舍阴暗潮湿,通风不良,氨气浓度过高,在氨的作用下,蹄底角质变性分解呈粉状,故在临床上出现“粉蹄”;炎热多雨季节,牛圈泥泞,粪尿堆积发酵,牛蹄受污物浸渍,角质变软,抵抗力下降,促使蹄病发生;生长期立于水泥地等较硬地面上,可便角质过度磨损,引起蹄底发生严重挫伤;圈舍过小,牛密度过大,奶牛缺少运动,蹄角质过度生长,出现变形、蹄裂。

  与管理的关系: 修蹄不及时或不修蹄,蹄受多种因素影响,表现异常角质形成,出现蹄变形,则促使蹄病的发生。奶牛集中饲养时环境因素、圈舍运动场不消毒、不清扫,致使传染病、寄生虫病流行和传播,常会引起蹄病出现,如口蹄疫、坏死杆菌病、牛病毒性腹泻、锥虫病等。

  与遗传育种的关系: 在生产实践中,奶牛场可通过淘汰有明显肢蹄缺陷,特别是那些蹄变形严重,经常发生跛行的奶牛及其后代,或使牛群肢蹄状况得到改善。

  二、蹄保健的重要性。肉牛蹄的保健是保证奶牛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护蹄不良,牛体质下降,逐渐消瘦,抗病力降低,易感染其他疾病。护蹄良好,可提高牛的利用年限,降低因蹄变形、蹄病造成的淘汰率。护蹄不当不仅导致蹄变形和病变足蹄,同时泌乳量下降,还会影响繁殖能力。

  三、护蹄方法供应平衡日粮,满足奶牛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求,其中特别注意精粗比、碳氮比和钙磷比。保持圈舍、运动场清洁、干燥,不用炉渣、石子铺运动场。保持蹄部卫生,夏天用清水每日冲洗。建立修蹄制度,每年春秋两季各修一次蹄。坚持用药物浴蹄。浴蹄药物选择3%—5%福尔马林或4%硫酸铜。治蹄方法有喷洒治蹄和浸泡浴蹄。喷洒治蹄,用清水清洗蹄部泥土粪尿等脏物,将药液直接喷洒蹄部,夏秋季每5—7天喷洒一次,冬春季可适当延长时间。浸泡浴蹄,在奶牛必经处设蹄浴池(长3—5米、宽1米、深15厘米),放置药液量为蹄浴池深度,约10厘米,每日过蹄浴池,每周换药液一次。

  四、常见蹄病的治疗腐蹄病的治疗 用0.1%高锰酸钾或10%硫酸铜消毒剂清洗患部,创伤内涂强杀菌剂(5%或10%碘酊)消毒,再用5%或10%碘酊二次消毒,涂高锰酸钾或硫酸铜粉,用松馏油填塞,装蹄绷带,隔2—3日换药一次,一般1—2次即可痊愈。当炎症侵害到蹄冠,系单关节而引起全身症状,可全身用药,400—800万单位青霉素一次肌注,每日两次,连用7日。

  蹄叶炎的治疗 继发于乳房炎、子宫炎、酮病等疾病的蹄叶,应着重发病的治疗。对于慢性蹄叶炎,主要保护蹄底角质,修整蹄形,加强饲养管理。肌注抗生素、青霉素250—500万单位,每日两次,七日为1个疗程,连用2—3个疗程,防止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