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老人不能仅靠硬性规定

19.08.2014  13:40

  不久前,南京一养老院规定子女一个月至少要来看望老人一次,如果做不到,老人便不能入住。所谓“探望底线”的规定,最终目的是在于让老人的情感诉求得到满足,获得子女的关爱。但是,仅靠这样的硬性规定,能真正达到最终目的吗?

   从当下的实际情况和我国传统文化中所建立的道德准绳来看,无论是于情理上还是实际操作中,都不能让其真正发挥作用。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家族观念十分浓重。然而,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更多的人为了谋生而离开父母,他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传统道德观念,不得不选择到异乡打拼。这样的硬性规定,将原本的道德要求纳入其中,对于这部分人来说,显然是要求偏高,将道德要求所给予的自由空间压缩到了最低,不再有回旋的余地。而且这样一刀切的规定过于死板,如果子女在其他的时间都能够保证正常探望,而恰好在某一段时间由于客观原因无法实现这最低要求的一次探望,那是不是就算不符合规定,而其父母就不能入住了呢?硬性规定探望底线固然是现代生活发展、越来越讲求人性化、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理念进步的产物,但关爱老人仅靠越来越多这样的硬性规定是不够的。不论是从国家制度层面、社会团体层面还是个人层面,都应该以更加理性、合理的方式保证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如此,才能真正达到关爱老年人的目的,才会让“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继续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实现和升华。马秋爽

编辑:陈雪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