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养生:头脚保暖最关键 萝卜豆腐温补好

23.12.2014  14:45

  □生活报记者 高春阳

  哈市中医医院风湿免疫科王春明主任认为,冬至后虽然阳气逐渐增加,但“数九天”气温仍在下降,人体阳气不足,新陈代谢缓慢,此时进补有利封藏,滋养效果最好。

  “冬至节令饮食宜清淡,水果、蔬菜、肉类合理搭配,谨防缺钙和维生素缺乏。”王春明主任说,饮食调养可遵循“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中医认为,冬至后进补宜食温热之品保护脾肾,牛羊肉、乌鸡、鲫鱼、豆浆、牛奶、萝卜、豆腐、木耳等都是很好的温补食物。

  22日是冬至,意味着“数九天”就此开始。“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这句谚语很多冰城市民都熟知,哈市中医医院、哈市第一医院、哈市第五医院的多位专家就“数九天”如何养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专家提醒市民,“猫冬”之余别忘给身体补一补,调节精神、饮食、适应温寒变化等,以达强身健体的养生目的。

  调养心神更有益 多晒背 轻运动

  冬至后不宜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王春明主任提醒市民,晨练过早易使人体受冷空气刺激,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应等太阳出来后再进行。

  “不要小看冬季里适当的轻微活动,对振奋精神十分有益”,王主任表示,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可有效地改善生理机能,使呼吸代谢功能增大,提高大脑的供氧量,这种调养对心神更加有益。“冬至养生调养心神十分重要,要保持精神畅达、乐观,防止过度劳累;多晒太阳,尤其要多晒后背,让太阳把脊背晒得微暖,体内阳气充足,经脉通畅,有助于精神抖擞。

  进补要以防寒强身为基础

  适当午休 睡前泡脚

  哈市第五医院烧伤科牟海涛医生告诉记者,每年进入“数九”,冻伤患者开始增加,因此养生进补一定要以防寒强身为基础。“外出时,头部和脚部的保暖最关键,谨防生冻疮。冬至后要早睡晚起,适当午休。

  牟海涛建议,冬至后应坚持泡脚,可增强抵抗力,但脚气和糖尿病患者切忌用过热的水泡脚。

  四类老病号要当心 注意保暖 加件背心

  冬至是人体机能变化最剧烈、疾病最易加重的节气,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肺病患者,一定要多加小心。哈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孙主任提醒市民,高血压病人要特别注意血压的变化,注意保暖,劳逸结合,避免情绪波动,食不过饱,饮食清淡少盐。

  冠心病病人也要注意防治高血压、感冒,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常备急救药物。平时可选服一些温补的中药,如人参、丹参、附子等,有利于防止血栓形成,避免心肌梗死。

  患有气管炎、哮喘、胃溃疡的人,最好增加一件厚背心,有利于保护心、胃和肺部,不致受寒。支气管炎、肺气肿病人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预防伤风感冒,忌吸烟,当咳嗽加重或痰呈脓性,可用化痰药,不要滥用镇咳药,应及早适当加用抗生素。(编辑:李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