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添“一把火” 温暖遍冰城

28.10.2015  14:00

  供暖,是哈尔滨冬天最大的民生。“暖屋子”是冰城千家万户的期盼,更是政府、热企对全市百姓的有力担当。

  近年来,哈尔滨集中供热比例逐年提高,供热质量明显提升。然而,从连日来记者为居民跑供热的情况看,尽管相对全市几百万用户来说,室温不达标的用户是极少数,但对于这些当事家庭来说,这却是生活中的大事。每一个突发故障、管线气堵造成的供热问题,都是热企面前的必答题。如果每一个热企都能主动落实制度和要求,答题的质量会更高。

  “你们家里不热,我们比你们还着急!

  每一个打进热企的电话,都饱含着期待;而每一位上门的工作人员,都给百姓带来温暖的希望。

  21日21时30分,松北区居民张先生发现自家地热的进水管全是凉的,拨打供热单位捷能热力电站有限公司贴在自家门上的报修电话号码,他顺利找到管区维修工王师傅。对方听了情况介绍后马上说,“你啥时方便,我去看看。”想到已经太晚了,张先生在电话中说“明早来就行”。没想到,半小时后,王师傅就打来电话问:“你现在摸摸管子热不热?”张先生一摸,果然热了,原来王师傅放下电话就到换热站调节了热平衡阀门。“这么晚了,辛苦你了!”面对很受感动的张先生,王师傅平静地说:“没事,天冷了,谁不希望家里暖和!

  20日,工程小区109栋2单元居民给华能第四分公司打电话反映暖气不热。维修师傅随后上门挨家挨户地摸暖气,看情况。确认跑风已打开后,又查看管道阀门,发现这栋楼3楼一住户的暖气管发生过爆裂,当时处理突发事件时,将暖气管道的一个阀门关闭了。打开阀门,各家有了热乎气,可接下来又发现,只有卧室暖气是热的,客厅与厨房的暖气依然冰凉。到了晚上,维修师傅得知情况后一再表示,“现在只有我一个人值班,你们的问题我记住了,一会儿同事回来了,不管多晚,我肯定去!”18时30分左右,各家都在吃饭,饿着肚子的维修师傅骑着自行车再次赶来。这一次,发现是顶层住户家中的跑风不灵敏造成局部暖气不热,而该住户在装修时将跑风放在吊棚的夹缝中。为了不破坏吊棚,维修师傅就拿着工具一遍遍地放跑风,终于使整个单元住户家里的暖气都热起来。

  今年供热伊始,龙唐群力供热公司就收到了一面由民生尚都居民送来的锦旗。

  龙唐群力供热公司有近10万热用户,其中包括全市最大保障房项目——民生尚都小区的居民。为确保辖区居民开栓后住上暖屋子,10月16日公司即按要求启动试供热。18日,他们发现辖区大部分居民家里已能感受到热度,但民生尚都小区新入住的高层住宅楼却没有热度。

  当天,公司党总支书记王晓峰带领检修人员到居民家中查找原因,随后又到换热站调压力和流量,到管道井内排空气,又返回居民家清理散热器……面对这些一身泥水又满脸焦急的供暖工作人员,家中室温仍然上不来的居民们心先暖了,一再说:“别急,先喝口水再说。”王晓峰却说:“你们家里不热,我们比你们还着急!

  此时距离10月20日正式供热日期已经不到一天时间了,怎么办?王晓峰通过建筑图纸详细查看建筑施工单位的管道铺设走向,又与检修人员一条一条管路查线,核对每个热网管井的具体位置。当检查到一个被建筑垃圾掩埋的管道井室时,发现导向阀门开关度有问题,经调整流量,流向这个住宅楼的温度和压力逐渐升高。看到居民们家中的室温逐渐上升到20℃时,他才放心地离开。

  落实责任让每户居民都享受暖流

  随着气温降低,一家又一家的暖气热了起来,冰城市民充分感受到通过集中供热建设、管网改造等民生工程带来的温暖。也有一些居民因种种原因仍置身“冷屋子”,他们的期盼更需要相关部门再加一把劲,再添“一把火”。

  记者们连日走访发现,这些“冷屋子”问题中许多是可以避免的。每年春季停热之际,供热主管部门都对热企提出要求:要对供热设备进行检修,逐一梳理、消除冬季运行中发现的隐患。每年一入秋又接连部署:9月中旬要对居民小区外网管线、楼内管线及用户室内供暖设施注水、加压,以及时发现、修补管线泄漏等故障,确保供热设施检修率、完好率达到100%;10月20日正式开栓供热前一周,要启动供热系统的冷热态试运行和供热系统平衡调节,确保正式开栓之日即是室温达标之时。

  然而,从今年正式开栓供暖以来打进本报的投诉电话可以看出,这些理论上足以让“冷屋子”减到最少的部署、要求,并没在所有供暖单位、供暖人员中完全落实:正式供暖了,南岗某小区供热系统仍在用临时电源,由于电闸容量小,一开闸供暖,就影响整个小区甚至周边居民用电,无奈,物业关闭了电闸、热企无法供热;香坊大街上的一个居民小区,19日启动供热,随后管线漏点暴露了,虽然维修好后马上重启锅炉,但供热推迟了两三天;文海溪畔小区、长虹小区的锅炉,在20日启动后分别出现了两三次故障,影响了5栋楼供热;眼看周围家家户户都热乎了,市民武女士家的小旅馆却“冷得没法待人”,因为8月份小区启动的分户供热改造,工人只在旅馆卫生间留下一个接口,供热管还没接进来……

  一个电闸,让两个单元、237户居民家的供热迟到了3天;一个漏点,让龙瑞小区4000户居民在冷屋子里冻了两三天;一根没接进屋的管线,使一个处在半地下室的旅馆不得不关门歇业。这些在开栓后暴露的问题,落实了制度要求,完全可以避免。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每家每户就都能享受到冬日的暖流。

   热商品”也要提高服务质量

  为了让市民住上暖屋子,近年来我市大手笔实施热源改造工程,大幅提高集中供热普及率。去年,建设、续建和扩建了华能热电二期、金山堡等热源项目,新增供热能力1500平方米,拆并分散燃煤小锅炉251台;今年,又启动了哈热六期扩建工程、华能热电扩建工程等4个重点项目,集中供热面积又增加了600万平方米,使我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8%。

  为改善供热质量,从2011年起,我市对老旧供热管网实施大范围改造,继去年底共完成1200公里管网改造任务后,今年又改造了170公里,使上万户居民直接受益。与此同时,我市拆并分散小锅炉工作也紧锣密鼓推进,今年截至目前已拆并110台。

  为有效解决区域内供热投诉率较高、供热矛盾较为集中等问题,从去年供暖期开始,有城区还在全省率先试点投用连接热企与用户的区级供热在线监管系统——热企和用户之间对于供热温度是否达标出现争议时,供热主管部门通过电脑数据即可判定。

  然而,任何设施、任何制度都要靠人操作、执行、服务。在连日接待投诉、实地采访中,记者曾与投诉居民一起到相关部门了解“暖气为啥不热”,个别人竟答复“不归我们管”;还有居民反映供热维修服务电话“始终打不通,打通了也没人来”;道里区河润街132号的吕春华大娘在给本报发来的感谢信中说,“开栓以来,我家的暖气一直冰凉拔手,我们打了数次电话,没有音信,记者上门后给供暖公司打去电话,第二天就来了4个人,在走廊放出30桶水,排出堵气,暖气一下子就热了。”其实,很多冷屋子,不是设备有问题,而是服务没到位。热是商品,供热企业不但要保证商品质量,还要保证售后服务。

  面对居民投诉和本报的连续报道,一位区供热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感慨,开栓以来暴露出来的问题,都是热企应该吸取的教训。“要保证供热期安全、平稳,硬件上去了,软件也得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