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休闲游“钱”景无限好

06.05.2015  12:29

   编者按: 五一”小长假期间,不少人选择了到乡村去赏美景、品美食,农业休闲游产业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久居都市的人们更渴望去体验具有田园风情的乡村“”生活,将目光转向了农业休闲游。不少地方顺应时代发展,结合当地的农业观光优势,将农业休闲游作为一个产业加以发展,做出了特色,创造了效益;当地农民也积极参与到农业休闲游的产业中来,吸引了游客,鼓起了钱包。在农垦,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垦区和农场,将农业休闲游产业经营得风生水起。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和借鉴农垦做法,分享农业休闲游的那些事儿。 

  

  

  捏一朵稻花,沾一身馨香,黑龙江垦区绥滨农场—— 

   大粮仓里发现农业的美  

    

 

  绥滨农场以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吸引了大批游客。 

  “人说龙江首,广褒北大荒;铺一地翡翠,洒万丈阳光;捏一朵稻花,沾一身馨香;揽两江之水,环抱大粮仓。”黑龙江垦区绥滨农场既是国家大粮仓,更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这里因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质朴的民俗风情、愉悦的农趣活动、田园的小镇建筑,成为周边市民度假旅游的首选之地。

   大农业观光带、民俗文化长廊、农业科普园各展魅力  

  走进绥滨,这里有“一山、一湖、一园、一岛、一江、一带、一龙、一渠、一馆”九大景观,尤为出名的是那有着“龙江第一渠”之称的绥滨灌渠渠首、界江“桃花源”之赞的黑通岛、“小三亚”之誉的龙之府植物园。

  进到场区,沿绥嘉公路,游客们就进入了龙江第一渠景区,这里可以眺望中俄界江的壮美、观赏开闸提水的澎湃、寄思语台的祈福、感受灵泽岸桥的祥瑞、留念龙江第一的豪迈。

  从渠首顺黑龙江东去,有一座黑通岛,清澈的江水,平坦的浅滩,使这里成为天然浴场,既可以欣赏民俗风貌,还可以品尝江鱼盛宴。

  黑通岛上唯一的常年住户是固守边防的全国最美家庭顾洪昌夫妇,这里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前往“龙之府”植物园的途中,沿线可以观赏到15公里的现代化大农业观光带,高标准的水稻育秧大棚基地、现代化农机博览园、水稻浸种催芽工厂,让游客们享受了一次集稻海观光、农机体验、科技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观光体验游。

  “龙之府”植物园有百草园、百果园、百蔬园等,作为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在植物园内,游客们还可以观赏到土壤化验、无土栽培、水稻智能节水灌溉等农业科普展示。

  “植物园开园至今,已接待游客20万人次,经济收入241万元。”农场科技园区主任浦江波说。

   户外协会、驴友协会、露营协会纷至沓来  

  龙门福地提水节、二月二开耕节、消夏旅游文化节……这些已成为绥滨农场旅游文化的品牌。

  在发展农业休闲旅游的路上,绥滨农场借力自然生态、现代化农业优势,打破区域旅游资源趋近、旅游项目趋同“瓶颈”,彰显“自然即景点、农场即景区、庄稼即景色、文化即景观”的生态旅游卖点,实现景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旅游收入双增长。

  每年农历“二月二”,农场都会举办“开耕节”,让民俗与商业有机兼容。仅今年“开耕节”就吸引场内外游客近7000人,当日个体商户零售收入超10万元。从2013年开始,他们还会借助引黑灌区开闸提水的特殊时点,利用渠首景区特有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举办了“提水节”,今年就有1.1万人参加,给餐饮、零售等行业带来了客源,日均销售收入达40余万元。

  “农场的开耕节、提水节,我们都会组团来参加。”周边市县户外协会、驴友协会等社会团体说。

  “要是天天是旅游节就好了”,农场江边农家乐的老板刘海军尝到了旅游节给餐饮带来的甜头。

   餐饮娱乐、交通运输、商品贸易等产业竞相成长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奠定了农场发展旅游的基石,更让农场人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发展的路上,绥滨农场注重旅游与支柱产业、城镇建设特色项目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实现了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哺,助推了农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酒香不怕巷子深”,对于农场龙门福地酒业总经理陆书芬来说最有体会。借力农场旅游,她投资建成了酒庄体验馆,让游客在体验白酒酿造的过程中,既享受到了乐趣,又卖出了白酒。仅2014年11月25日开馆当天,白酒销售收入达98万元。

  打“”字绿色招牌,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让农场在发展旅游经济中推进特色种养、瓜果采摘等农业项目全面开花,开发出大米、花卉、山货等产品,带动了餐饮娱乐、交通运输、商品贸易等行业发展,扩大了就业率。

  在完善现代农业观光旅游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农场注重与城镇建设相融合,五年来累计投入3.6亿元推进城镇建设和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绥滨农场现代农业观光旅游景区通过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评定,并已纳入鹤岗市黄金旅游线路。据统计,自2014年春节至今,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超过26万人次。 (刘洪军文/图) 

  

  

  腾房子、买铺盖、贴广告、备食材—— 

   忙起“农家乐”,谁还打牌喝酒  

    

 

  姚红夫妇在网上搜索山野菜相关资料。 黄艳双摄 

  农历三月的大兴安岭,冰雪尚未融尽。早些年的这个时候,人们都还沉浸在猫冬的懒散中等待温暖来临。因为距离农忙还有一段时间,大家除了打牌喝酒,就是无所事事。可是近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农垦诺敏河农场却一反常态,在打造农业休闲旅游的热潮中,大家都忙着腾房子、买铺盖、贴广告、备食材,大伙儿都说:“忙起了‘农家乐’,谁还打牌喝酒?

   姚红和她的“柴家小住  

  三队的姚红,一位35岁的农垦媳妇。她说:“今年农场引导我们干旅游,我第一个报了名。我们队紧挨着国家生态旅游景区达尔滨湖公园,每年杜鹃花一开,来看花的客人络绎不绝,于是我们纷纷办起了‘农家乐’,用服务留住客人。

  姚红丈夫姓柴,所以店铺取名“柴家小住”,百余平方米的房子,已经被间隔成四个小屋,每个屋子一个小火炕,分别可以住宿2-7人不等,大的用于散客拼房,小的用于接待家庭游客。在食品准备上,姚红更是巧妙安排,她不仅备好了本地自产的小鸡、大鹅、鸡蛋、野生鱼、各种野菜青菜,还准备了很多当地的土特产品,蘑菇、木耳、榛子、黄芪、猴头等等,她都包装了很多,以备游客带走。

  姚红更用心经营的,是她自家房前屋后的小园子,那里是夏季供游客采摘的庄园,她种植了黄瓜、草莓、西红柿、菇嬢和各种蔬菜,南方来住宿的家庭,可以独自采摘,可以自己做饭,刚到旅游季节,就已经有很多人询问和预订。而姚红和他的丈夫,每天在网上宣传自己的“柴家小住”,与南方人沟通联络成了每天必做的事儿。

   崔文涛的遗憾  

  “五一”期间,崔文涛家的客人一拨接着一拨。来自齐齐哈尔的亲情游团队,打算在这里包吃包住三天,可他家的房间十天前就已预订给一个南方游客团队了。看着眼前这些失望的客人,崔文涛深感遗憾。

  崔文涛经营的诺敏河饭店是一家老牌店铺,因为热情周到的服务和诚信实惠的待人深得游客信赖,每到旅游季节,几乎天天宾客满员,还总是有熟悉和不熟悉的电话打来。崔文涛自己家容纳不下的时候,就热情的出去帮助找饭店,谈价格,他对待远方的游客,总是有一种亲情般的友好。

  崔文涛的妹妹崔文杰说:“我一有空就来哥哥家帮助搞卫生,农场的条件不如大城市好,但干干净净是必须的,我们的床单必须保证天天换,每隔几天就彻底擦一次玻璃。”一到了春季,崔家备菜大军赶来了,六、七个人一起,收拾鸡鸭鹅,清洗山野菜,牛羊肉、野生鱼都用最好的,农场有一家“红梅肉店”,常年宰杀本地饲养的笨猪卖肉,他们两家合伙经营,肉店的排骨、猪手、肘子、肠肚等从不外卖,保证供应崔文涛的饭店,崔家的饭店也从不在别处购买食材,害怕买到外地进来的东西,影响了本地农家饭店的信誉。

   外省司机的感动  

  崔文杰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去年夏天的傍晚,饭店刚刚忙碌完,一辆轿车飞速开来,车上下来一个小伙子,跑到他们面前急切的问到:“我的钱包和驾驶证看见了没有?”崔文杰带他来到里屋,拿出打扫房间时拾到的钱包和装着驾驶证的皮夹子,温和的说:“是这个吗?”小伙子一把接过来激动不已:“你们农垦人这么好啊!你们真是太淳朴了,我都没想到还会找到啊!”这个小伙子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人,前一天旅游结束开车回去后发现东西丢失,他自己都不知道丢到哪里了,就一路开车往回找,在诺敏河饭店看到自己的钱包没有被打开过,他简直不敢相信,感动得热泪盈眶连声赞叹。

  崔家的饭店有6个长期的服务人员,每个人都对这样的事情感觉十分正常,他们说客人落下手机提包的事情不计其数,从来没有谁有过任何非分之想,有的过了好几天也不来找,但最后饭店必保物归原主。

  难怪大兴安岭农垦集团董事长刘仁刚说:“诺敏河人的淳朴厚重、热情友善,如盛开的杜鹃花一样,美得纯净。”如今,诺敏河农场大力发展旅游业。这不,农垦网站上刚贴出广告,就有北京、广州的客人网上咨询,准备在今年七八月间,到诺敏河农场感受北国农垦的全品质原生态服务。 (张玉枢 赵伟利) 

  

  

    评论 

   牵手旅游促农业“接二连三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工业和商业快速发展的竞争,农产品成本高、价格低,农民收益不稳定。针对这一挑战,不少地方采取了加快农业转型、调整农业结构的举措,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进一步开发农业的生活、生态功能,加速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等农业新业态的出现与成长,实现农业“接二连三”目标。 

    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有条件的地方应该转变观念,树立新理念,根据各地的资源、区位和市场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探索建立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的发展新机制。 

    开展农业旅游可以减少农产品中间流通环节,提高附加值,并可带动农产品销售、餐饮住宿、休闲购物、观光度假及其他旅游活动(如垂钓、农家乐)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应大力加强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设施的建设与发展,这是立足城郊资源优势,调整农业、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基础步骤之一。 

    其次,国家农业部门应重视发展农业旅游,并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组织、规划、研究推动农业旅游的发展,为发展农村这一新型产业提供组织保证。 

    第三,要加强与旅游部门的合作,促进农业与旅游的结合。比如,农业部门主要负责休闲农业的发展规划、投资建设等工作,旅游部门则主要负责组织旅行社及游客前往休闲农场观光旅游,以扩大客源市场。因此,农业部门和园区经营者应积极与旅游部门联系,开展旅游合作,建立农业旅游网络体系。 

    可以说,开发建设新农村游、农家游,以及基于农业生态保护的农业观光休闲游,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丰富农业发展内涵和提高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买天) 

  

  

    链接 

   台湾:休闲农业成亮点产业  

    为了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我国台湾地区调整农业结构,使农业从第一产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以生产农产品为主到扩大发展农业服务业,包括旅游农业、休闲农业、农业运输等。其观光农园不仅提供农产品,还形成了一个个具有田园之乐的农业休闲区,这种“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新业态,既能发展农业生产、保护生态环境、扩大农业旅游,同时又能实现提高农民收益与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 

    目前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主要有乡村花园、乡村民宿、观光农园、休闲农场和市民农园、教育农园、休闲牧场等几种类型。这些以农业旅游为主导的休闲产业类型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旅游、教育、环保、医疗、经济、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在台湾地区已成为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