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物联网打造五常稻米“智慧化种植”新名片

09.09.2014  17:57

监控中心数字频闪的电脑屏幕中,一片片稻田里的水位、含氧量、水温等指数一目了然。突然,弹出的预警信息显示一个监控点内缺水了。技术人员在调取水位分析数据后,通知数公里外的种植户按指令喷洒相应补水……这是哈尔滨市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打造五常“智慧稻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将要呈现的情景。

五常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全国水稻五强县之一,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五常大米享誉国内外,如何保护五常大米的防伪能力,提升五常大米的品牌,让大家都能吃到正宗的五常大米,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为此哈尔滨市农业综合开发办的同志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地区考察、到五常市实地踏查、请专家反复论证、请全国知名的物联网专家进行顶层设计等形式,最终确立五常水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用物联网项目。这也是哈尔滨市首个农业物联网项目实现对水稻生产全程监控及田间管理的初步远程控制。传统农业中,浇水、施肥、除草,农民全凭经验、靠感觉。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瓜果蔬菜该不该浇水?浇水、除草怎样保持精确的控制?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如何实行按需供给?一系列作物在不同生长周期曾被“模糊”处理的问题,都有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实时定量“精确把关,农民只需按个开关,做个选择,或是完全听命“指令”,就能种好菜、养好花”。由此,种植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包括3G手机在内的上网终端,即可实现对水稻从浸种到收获全程精确监控及田间管理的初步远程控制,彻底告别种植庄稼“凭经验、跑断腿”的局面。该项目通过将病虫害、田间水位、水质、视频等多种传感器安置于田间地头,组成监控网络采集农田实时信息,并搭建信息化中心枢纽平台,实现大田作物“四情”(苗情、墒情、病虫情、灾情)、收获、运输等信息的汇集、传输、分析、决策等功能。

五常卫国国家级水稻示范园区去年已经具备雏形,农业开发办在2012、2013年连续两年扶持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集中力量建设应用物联网智能化控制的全国一流现代化水稻生产示范区。五常智慧稻米物联网项目投资1800万元,目前2000平方米信息化监控中心主体工程建设已基本完工,核心展示区稻田已经布放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初步实现无线信号信息采集、传输、分析等功能。全部工程将于“十一”前完工,届时五常物联网控制中心将采用180度环绕弧面投影幕布系统,立体展现五常现代农业。按照发展规划,五常水稻以核心区面积2万亩为核心,不断扩展为20万亩的示范区,覆盖200万亩延伸区。由稻田向所有农田覆盖,并将逐步延伸至畜牧业、林业、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哈尔滨市农业综合开发以创新工作践行了汪洋副总理“农发搭台、部门唱戏”的讲话精神,该园区通过采用农业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结合GIS管理中心、3D全景系统等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五常市水稻从种植、加工、仓储、运输到销售的全程可监控及可溯源,将会为五常打造一个“智慧化种植”的新名片,推动农业向精准化、智慧化方向发展,为黑龙江省“两江平原”综合配套改革如何发展现代农业探索新途径,为全国农发系统打造高度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树立新典型。

(来源:农业开发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