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支撑伊春林区经济转型 农科园里瓜果飘香
正值农作物生长的好时期,头顶炎炎烈日,记者来到了伊春友好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只见一垄垄整齐划一的蓝莓苗木,在阳光下长势良好。
友好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是市重点战略工程“七带一谷”之一,也是伊春市唯一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规划用地面积9240亩,总投资6.04亿元。
“要是6月中下旬过来,就能看到枝头挂满一簇簇晶莹的紫色果实了,”该区农业局蓝莓技术推广站站长董林学说。随后,记者跟随董林学来到了园区智能温室大棚,“咱们这个智能温室一共有6栋,采用的是德国贝尔技术制作的。温室大棚与普通大棚相比,它的优势在于空间容量大,采光好,棚内温度比较均衡,最主要的是产量要比普通大棚高出近一倍,上市期可以提前一个月时间。”他向记者详细介绍了智能温室大棚的优势。
近两年来,友好区委、区政府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有效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发展。先行试验种植蓝莓,经专家论证得出本地区的土壤、气候等条件适合大面积种植蓝莓后,该区果断决策,说干就干,围绕打造蓝莓产业体系,迅速成立了万亩蓝莓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为早日形成科研、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制定了《友好区蓝莓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鼓励蓝莓产业快速发展,出台了优惠政策。目前,已有大庆鸿洋公司、伊春大自然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伊蓝公司、寒地蓝莓果业公司、伊春广蓝公司、伊蓝果业等6家企业在园区内进行蓝莓种植。种植的主要品种有美登、北陆、北村、北青等10余个品种,种植面积达10270亩。万亩蓝莓基地种植的蓝莓,经国际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检验,获得全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今年“友好蓝莓”通过了国家工商总局中国地理标志注册,成为伊春市第一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随着万亩蓝莓种植产业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该区在实现农业转型跨越发展、打造地方特色农业、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地方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2013年,友好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伊春市小浆果研究院、友好区蓝莓协会、东北农业大学新农村建设基地、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实习基地、东北农业新农村发展科研院在友好万亩蓝莓产业园正式揭牌,标志着友好蓝莓产业发展又迈上一个新台阶,形成了涵盖研发、生产、加工、物流等完善的产业链条,也标志着友好区在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程中迈出了重要步伐。
为了不断完善升级农业科技园区,今年,该区投入资金100万元,新建20栋日光大棚,栽种各种果蔬。“这里是西瓜大棚,这个西瓜可与市面卖的西瓜不同,它们是航天育种的新品种。这里边大概有庆瓜、大红果、冰激凌和二雷四个品种。这些品种与普通西瓜相比,种植的密度较大,瓜皮比较薄,糖度大,口感好。”董林学对记者说。此外,大棚内还栽植了香瓜、圣女果、草莓、水果黄瓜等不同品种的果蔬。当果实成熟时,游人可以来这里亲手采摘和品尝。目前,园区内蓝莓博物馆等项目正在进一步加快建设,下一步,友好区将紧紧围绕园区的产业特色和发展定位,加强资金、项目、人才、科技等发展要素的聚集,重点突破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园区的服务功能,加快形成产业特色鲜明、规模较大、效益较高、带动力强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努力提升园区的发展水平,着力打造成高新农业技术孵化基地、蓝莓产业发展示范基地,集高端产品、农业观光、休闲采摘、旅游度假、科教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综合开发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