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花满园 预示七台河市今年又是丰收年

18.07.2014  12:49

  本网讯(曹月)七台河市经济在受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影响的不利形势下,农业花团锦簇,实现了小农业大发展。市农委从7月7日田间实地查看,水稻平均已长到9片叶龄,分蘖达到4-5个;玉米可见叶片12-14片,株高170cm左右,大豆8-9片叶,株高40cm左右。如果后期自然条件正常,并能有效预防各类病虫害的发生,预计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种植业生产形势良好。七台河市农业生产紧紧抓住回暖早、气温高、土壤墒情适宜的有利条件,抢前抓早,实现了动手早、行动快的良好开局,生产开局是近几年来最好的一年。全市总播面积266.9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246.65万亩,经济作物面积20.32万亩。通过市院共建载体,三胜合作社从省农科院引进优质杂粮品种胜谷1号,东之星公司从北京引进了京颗糯、白香糯、京甜糯等优质粘玉米品种及具有保健功能的秋葵。以黑甜甜为主栽品种的葡萄面积进一步扩大,形成了6个生产基地。抢垦乡小毛葱生产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产业化模式,北药种植面积超过了5万亩,地栽木耳达到4000万袋,比上年增加1000万袋。

  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一是产业化项目进展顺利。今年申报了6个省级重点推进项目,万通内陆港综合物流有限公司粮食加工项目、翼天食品有限公司果蔬汁食品饮料加工项目、富鑫源新生代糖业有限公司菊苣深加工项目、金宝源公司年产1.3万吨蓝莓系列饮品项目、华唐食品有限公司3万吨高果糖浆及5000吨腐竹制品生产项目正稳步推进。二是农业外贸出口稳定。1-5月份,全市农产品出口额实现727.61万美元,同比增长24.04%。占全市各类商品出口总值的79.09%。出口的主要品种为红松果仁、树莓、蓝莓和甜菊糖甙。三是劳务收入增长稳定。依托煤矿和煤炭加工企业的地缘优势,我市积极推进组织、培训、就业、维权“四位一体”的劳动力转移工作模式,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截至6月末,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82221人,实现劳务收入64154万元,分别完成年计划的91.3%和71.3%。

  农村各项改革逐步深入。一是加快农民合作社发展。推荐了勃利县联友葡萄专业合作社和茄子河区三胜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申报国家级合作社,推荐申报省级合作社14个。积极推动全市各木耳合作社组建联合社,加强合作社指导。二是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认真贯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的若干意见》,建立了我市土地流转信息上报制度,并登录到七台河市农业信息网上。截至目前,我市共流转土地100万亩(其中规模经营85万亩)。三是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目前,勃利县、茄子河区均设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委员会,共有仲裁成员12人,其中聘请农民代表4人,聘任仲裁员2人。四是推进农业保险改革。由去年的2家保险公司共同承保变为今年的5家保险公司竞相评标胜出,实现对我市市区70万亩农田保险任务的良性分配。五是探索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改革试点工作。确定了新兴区红旗镇红光村为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勃利县大四站镇为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改革试点单位,并报省农委。

  加强农业综合执法。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加强。上半年共抽检了桃南菜市场、大商新玛特超市、福沃嘉超市、红胜生产基地的蔬菜、水果、食用菌等200个样品,检测合格率达98%以上。二是清理规范了农业行政权力。市农委共取消行政权力6项,暂停行政权力1项,只保留2项行政权力。三是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每天都有执法人员下乡执法,对全市经营网点逐一检查,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600多人次,立案查处3起违法农资经营行为,罚款2.6万元。四是强化种子质量监控。严格实行品种市场准入制度,对全市所有门店经销的种子都建立了销售档案。目前,所有种子品种已全部抽检一遍,种子出芽率好于往年,种子合格率达到100%。

  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加快推进“三年民生新农村项目”的落实。2014年新农村建设民生工程计划落实28个项目。截至目前,有18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其中11个项目已建成,7个项目正在建设中。下半年将有10个项目新开工建设。二是落实新农村建设第二批“助村”活动。2014年共落实128家市直中省直单位和130家企业参与第二批包扶帮建活动。三是加大重点村帮扶力度。每个乡镇落实1个重点村,全市共落实19个重点村。每个重点村由一位市领导包保,6—7家市直中省直单位和6—7家企业参与帮扶。四是加大环境整治力度。重点对乡镇所在地和中心村的环境卫生进行了集中清理。共投入人工1.8万余人次,车辆1700台次,各乡镇村屯共清运垃圾3.1万立方米,清理边沟30万延米,总计投入资金300多万元,“脏乱差”现象有了明显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