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农作物田间管理促早熟技术措施

13.07.2015  11:34

  本网讯(张霁月)   佳木斯地区今年出现气温极高、极低的极值频次多,尤其在六月中下旬到七月上旬连续十几天的低温阴雨天气现象,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水稻分蘖始期比常年晚6天左右,每穴茎数比去年少5个,叶龄比去年少1片;玉米和大豆生长发育也不同程度延后。现在正是农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为了进一步加强田间管理,促进农作物发育,提高结实率,确保农作物安全成熟,特提出水稻、玉米、大豆后期田间管理促早熟技术措施。 

  水稻 

  水稻正值抽穗结实期,稻田管理的任务是维持根系的活力,保证叶片的光合机能,加速灌浆进度,提高结实率和粒重,确保水稻正常成熟。

  1.追肥:要根据水稻的长势对脱肥的地块及时追肥,以促进水稻产量形成。在一般情况下,水稻抽穗后不宜追肥,以防贪青晚熟,增加青秕粒数和降低粒重,既减产又降低品质,但是在特殊情况下,比如未施入基肥,前期追肥量又少,或施肥不均匀,抽穗时植株表现出脱肥症状,则应于齐穗后立即追施粒肥。追粒肥用量不宜多,一般每公顷追尿素15千克,并且不一定普遍全田追肥,可以在脱肥地方重点补追比较稳妥。总之追施粒肥要特别慎重,一定要立足于水稻长相的诊断上,并且还要对秋季气温有正确的判断,霜期早的年份更要慎重。 

  2.科学灌水:采取湿干控水灌溉,促进根系健康生长。水稻抽穗始期至乳熟末期,田间保持3厘米浅水层,不宜断水;水稻腊熟期要实行间歇灌水,建立3厘米浅水层,待自然落干再补3厘米浅水;水稻腊熟后期,即收割前7至10天要开始断水,一方面是为了促熟,降低田间湿度,加速籽粒水分的蒸腾,促进其成熟过程;另一方面,有7到10天落干过程,可以降低地下水位,为收割作业创造条件,以保证收获质量和进度。具体断水落干的日期,既要考虑地势和土质,地势高或沙质土的稻田可略晚,而地势低洼或粘重土质的稻田则应适当提早,同时也要考虑水稻的成熟早晚。对部分贪青晚熟的水稻可采取灌水措施防霜冻,晚间灌,白天排,保持田间湿润。 

  3.除草:如果前期除草不彻底,腊熟期稻穗压圈时,田间稗草就会高出水稻,这时稗草根系同水稻根系交织在一起,与水稻争肥、争水、争光,必须及时拔除稗草,并割除水田池埂上的杂草,防止草籽落地造成翌年的草荒。 

  4.防御水稻倒伏:水稻倒伏一是影响籽粒灌浆降低产量;二是增加瘪粒和霉变粒,影响稻米品质。对生长过于繁茂的稻田,要少施氮肥,或者不施穗肥和粒肥,也不要深水灌溉。已经发生倒伏的稻田要撤水,不留水层,需要灌水时,采取间歇灌溉或者干湿灌溉,把倒在田面的稻穗轻轻抬起,放在前面的稻杆上,减少谷粒发芽霉烂。 

  玉米 

  1.去除无效株、无效穗:对空秆、病株进行去除,改善田间植株通风透光条件,发挥其它植株的增产潜力;对于多穗植株,为防止争夺养分,要摘除不能正常发育的雄穗,确保有效穗正常成熟。 

  2.放秋垄、拿大草:玉米开花授粉后,人工铲除大草,同时去掉雌穗以下的衰老黄叶。这样可以消灭大草,通风透光,增强根系活力,减少养分消耗,增加粒重,减少秃尖, 利于玉米后期灌浆、脱水,促进早熟,并减轻明年杂草危害,促进早熟3-4天,增产效果明显。 

  3.隔行去雄、扒皮晾晒:在雄穗刚露出顶叶时,隔1行去掉1行雄蓼,使更多的养分供给给雌穗,早熟增产。 

  4.站杆扒皮晾晒:在玉米蜡熟中期,籽粒有硬盖时,扒开苞叶,可以加速果穗和籽粒水分散失,提高籽粒品质,使收获期提前。 

  5.挂茬晾晒、削去穗上部秆叶、打底叶:这些措施可有效促进玉米早熟、降低籽实含水量、增产提质作用显著。 

  6.适时晚收:一般玉米收获期以霜后10天左右为宜。玉米后熟性较强,收货后植株还有一些营养可进入果实中,特别是活秆成熟的玉米。因此,在收获时间上适时晚收。收获时把玉米割倒,放成“铺子”进行后熟,提高玉米产量及质量。 

  大豆 

  1.抓好田间管理,促早熟:大豆生育后期的田间管理尤为重要,要采取一切措施促进发育,抢积累,促早熟。主要措施是放秋垄,做好田间拿大草工作,防止杂草与大豆争光、争肥、争水,达到疏松土壤,通风透光,提高地温,促进早熟。 

  2.叶面喷肥,保荚、增粒重:大豆后期脱肥在生产上经常发生,而不被注意,采用叶面喷肥对保荚、增粒重具有明显效果,也有利于早熟。每公顷用尿素10千克加磷酸二氢钾1.5千克,溶于500千克水中,叶面喷雾1至2次,具有很好的增产效果。 

  3.适时收获:落叶达90%时,进行人工收获;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归圆时,进行机械联合收割。收获质量要求,割茬低,不留荚,高度以不留底荚为准,一般不超过5厘米,损失率小于1%,脱粒损失率小于2%,破碎率小于5%,泥花脸率小于5%。(作者:史占忠 孙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