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最美农场” 开创中国特色家庭农场的葛柏林

09.02.2019  09:14

  冬日,建三江农垦管理局工会主席苍生与记者同行,驱车穿过三江平原的腹地来到垦区八五九农场。

  一轮圆月从无垠的耕地边际冉冉升起,白雪覆盖在黑土地上,一条条垄沟黑脊,从白雪中勾勒出富有张力的线条。在这诗情画意的情境中,一位老人正在用手机记录冬日里的大地和茂密的树林。他就是葛柏林。

  一见到我们,葛老兴奋地展示他手机里的家庭农场照片。葛老刚刚学会用微信,是孙女手把手教的。他说,要把他的“中国最美的家庭农场”,通过微信,让全国、全世界的人都能分享他的耕种理念和种树经验。

  72岁的葛老喜欢大家叫他葛场长。他和老伴都是知青,在北大荒这片黑土地上,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特色家庭农场。

  第二天清晨,葛场长和他的儿子葛麦开着越野车来接记者,我们一同走进橡树园,一栋栋欧式别墅错落在鳌花湖畔,因乌苏里江盛产鳌花鱼,葛场长把林中的水泡起名鳌花岛。葛场长告诉记者,他现在拥有4000亩林地,橡树园里最粗的树两个大人都抱不过来。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园林,每年夏天都接待大批游客观光、度假。

  创办家庭农场成“全国粮食生产大户”

  在葛场长家,葛柏林夫妇向记者介绍了这个家庭农场的创业史。

  1947年出生的葛柏林,11岁随转业的父亲从浙江诸暨农村来到北大荒。1968年6月,高中毕业后他下乡来到了八五九农场。在连队,葛柏林和北京知青林莉相识并相爱。林莉说爱上老葛的原因是,他朴实能干,有头脑,有激情。

  1984年,下乡16年的葛柏林,已经从十连的统计、技术员、副队长、队长,干到了三分场场长。可是他毅然辞去官职,去大荒原深处创办开发性家庭农场。

  为什么这时候要去办家庭农场?老葛说是受到了美国电视连续剧《草原小屋》和他在中学时读过的前苏联小说《金星英雄》的影响。“一家人开一辆大篷车,到美国西部开发家庭农场,觉得挺有意思。我就想自个儿也办个家庭农场,美国人能干,咱们也能干。”而“金星英雄”退役后回到集体农庄带领大家走上富裕道路的事迹,他一直念念不忘。

  最初,葛柏林在离场部70多公里的地方包了一片荒原。辛勤的付出得到回报,第一年毛收入11万元。怕人说他占公家便宜,葛柏林把已开好的地还给连队,跑到别拉洪河边的荒草甸子上重新开荒。林莉也辞去农场工会副主席的职务跟着老葛干起来。

  家庭农场这种农业生产形式,也经历了多次波折,但葛柏林一直坚持着。“我一直订阅大量报刊,及时了解国家政策。我的理解是:只要农村联产承包制度不变,城里个体工商户不取缔,我就一直干下去。”老葛道出了坚持的理由。

  在这个信念下,葛柏林在乌苏里江边、与俄罗斯隔江相望的北国荒原上放手一搏,实现了“自己拥有一片土地,自己耕耘,自己收获”的理想。

  从1985年开始,历经30多年的奋斗,开垦荒地10000亩,其中6000亩耕地,承包经营上万亩土地,添置了价值数百万元的四五十台套大型农机具,实现了从整地、种植到秋收的全程机械化,打造出一个现代化经营的中国式家庭农场。

  在葛柏林家里,老伴林莉拿来两个奖状给记者看,那是2003年农业部颁发的“全国粮食生产大户”“全国种粮十大标兵”的奖状。葛柏林指着窗外说,还奖给我一台拖拉机呢,那不,停在场院上的大棚里呢!

  打造保护区被评为AA级景区

  葛柏林领着记者来到他挖的一个大鱼塘,在他的领地里,这样的水塘有六七个,最大的占地50亩。眼前的鱼塘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在白雪中间的部位,有一块篮球场大小的冰面。葛场长说,把冰面上的雪清理干净,是让阳光照进冰下面的水里,水生物会长得好,鱼儿也不会缺氧。尽管是冬日,清晰可见柳成行,树林成片。记者向远望去,葛场长和他的员工搭建的栈道在湿地中延伸着……老葛说,这片湿地是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用200亩已开好的良田换来的,当时垦区出现二次开荒热,有人盯上了这片近千亩的原始湿地。为保护湿地,他雇来挖掘机,沿湿地外围堆起一圈高高的土坝。每年自掏腰包给湿地注水。湿地渐渐恢复原貌,各种野生动物又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

  走过湖畔,记者跟着老葛进入一片看不到尽头的松林,雾凇的再现,银装素裹,把这里打扮得如同童话世界。老葛是个种树迷,二三十年间,他的农场已种树100万株,有红松、落叶松、樟子松,还有核桃楸。他曾花5000元,派人到完达山收集核桃楸树种,现在已经有2万多棵核桃楸在他这里安家落户。

  葛柏林把植树造林视为还债。他说:“我当年曾和知青战友一起上山砍树开荒,欠下一笔不小的生态账,大批知青返城后,我自愿留下来,就是为了还账。我的家庭农场不但要承包一块土地,栽种一片树木,更要保护一方生灵,美化这片国土!”

  橡树园有上千株树龄超过半百甚至一百的橡树。冬季,其它树的叶子早就让秋风扫落了,只有橡树叶子在寒风劲吹中就是不肯飘离枝头,成为冰天雪地中一景。

  这里本是乌苏里江边的一片380亩林地,由于遭人为破坏,上百年的橡树当烧材砍走,葛柏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在2008年斥资买下了其中两公里江段边的一片堤坝,建成了鳌花岛橡树园。2013年,鳌花岛旅游区被评为国家AA景区。

  把家庭幸福和黑土地拴在一起

  从开发圈河农场到建设鳌花岛,三十多年的岁月,葛柏林和林莉从风华正茂的下乡知青,成为年过古稀的老人。如今,他俩已经不种地了,平时打理一下树林和鱼塘,没事就到天然氧吧——他们的树林转一圈儿,感觉神清气爽,无比舒坦。

  抚今追昔,让葛柏林感触最深的是他的老伴林莉:“她与我风雨同舟,相濡以沫。在知青大返城时,她家为她回京办好了手续,工作也安排了,为了我她没有回城。我辞职办家庭农场,她跟我一头扎进了荒原深处,在荒原上饱受蚊虫叮咬,站在泥水中,光脚给我们做饭。家庭农场的每项决策,特别是大笔支出、高息举债,她都大力支持。当家庭农场有了钱时,很多人劝我们到海南、北京买房,但我们决定把收入用于保护生态、植树造林,并永远把家安置在北大荒。有人不解,问她为什么那么坚定地支持我干事业。她只是淡定地说:“他干的都是正事,都是好事,我为什么不支持?到北京、海南买房子,不如在北大荒干点实实在在的事让人踏实。”说到这儿,老葛热泪盈眶。

  谈到家庭农场的未来,葛柏林说,给儿子起名为葛麦,给孙女起名葛豆,意喻让他们子承父业:“农民世家,一代代地接下去。”

  葛麦在父亲手下当技术总管,他的治下有包括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深松机、割晒机、扬场机、输送机、喷药机等全套世界一流的30多台农业机械。如今已40多岁的他,要继承父业,在北大荒施展自己的才华。(作者:吴树江 黄广庆)

(责任编辑: 齐雪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