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人的温暖让我唱得“响亮”

09.06.2015  12:09

  

  肖连林在老师的伴奏下练习演唱。

  站在黑龙江大学音乐厅的舞台中央,即将毕业的肖连林拿起话筒,在钢琴伴奏下,含泪演唱《叫一声妈妈》。

  为了今晚的独唱音乐会,肖连林彩排了无数次,14首经典歌曲不知练了多少遍。可每次唱到《叫一声妈妈》,泪水便止不住。

  作为同届140余名毕业生中唯一开独唱音乐会的学生,湘西大山里走出来的肖连林泪水中承载太多言语无法形容的感恩:比妈妈还亲的老师栾兰、胜似手足的同学、资助音乐会的爱心人士……

  一个让老师“崩溃”的学生

  23岁的肖连林是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大四学生,来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吊井乡。和记者打招呼时,他沙哑的声音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有点奇怪吧,我这样的嗓音条件还能唱歌!”他说,自己家非常贫困,患有侏儒症的父亲每天用石灰制纸的办法维持家用,7岁时,顽皮的他不小心掉进了父亲烧石灰的大坑。被救起后,由于石灰灌进了嗓子导致嗓子受伤,声音变得非常沙哑。可嗓子“坏了”,自己对歌唱的梦想却从没放弃。四年前,他考上了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表演专业。

  肖连林的恩师加“妈妈”栾兰老师是这样回忆他们初次见面时的情景:“我第一次听到肖连林沙哑的声音时,整个人都崩溃了,他是我从教10余年来接触的第一名这样嗓音的艺术学院的学生。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学生我教不了!

  看出了栾兰老师的犹豫,肖连林落泪了:“老师,不管前面的路有多难多苦,我都要走下去。因为这个梦想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梦想,也是为了放弃学业打工供我上学的姐姐的梦想,更是大山里更多孩子的梦想!”看着这个倔强的孩子,栾兰老师掉泪了:“老师一定帮你!

  一份洒满汗水的成功

  一个为肖连林量身定制的学习计划开始了:低音区不行,就从中高音区开始练,扬长避短,逐渐打开低音区……看似简单的计划,却倾注了栾兰老师无数的心血。肖连林不只是嗓音条件有缺陷,而且他来自山区,基本没受过任何训练,底子非常差,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发音都要从头学起。

  为了“赶上”同学,肖连林拼了。别的同学每天练半个小时,肖连林至少练两个小时。栾兰跟肖连林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休息一会儿吧,你的嗓子是肉做的呀!”只要找不到肖连林,同学们都会告诉你:“去琴房找,一定找得到!

  肖连林不但学习刻苦认真,也从不放弃每个登台演出、比赛的机会。可由于家庭困难,有时连报名费都交不起。每到这个时候,栾兰老师都会默默地帮他交上报名费。四年下来,交了多少这样的报名费栾兰已经记不清了。“四年相处下来,我已经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老师独特的训练方法和肖连林的辛苦付出铺就了他登上舞台的路,肖连林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艺术新人选拔活动黑龙江赛区民族唱法金奖、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歌手大赛民族唱法一等奖。

  一个用爱心筑成的舞台

  栾兰母亲般的爱呵护着肖连林,寝室6兄弟的“手足情”也让肖连林感动。肖连林说,每个月的月底,寝室的兄弟们都会叫上他一起吃饭,因为他们知道,他的生活费已经用完了;每到需要学习资料他又买不起的时候,同学们都悄悄地把学习资料摆在他面前……

  毕业在即,能在母校开场属于自己的演唱会是肖连林最大的心愿。栾兰老师说,同届的140余名学生中,也只有肖连林有能力开独唱音乐会,可音乐会的费用成了最大的难题。栾兰老师没有放弃,她在朋友圈内发出求助帖子,不到一分钟,就得到了回应,爱心人士陈伟愿意捐助肖连林演唱会的所需费用。

  肖连林说,哈尔滨不仅让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还圆了他的梦,站上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他想用歌声,唱出心中所有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