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全方位构筑对俄合作新格局

20.06.2017  15:05

中俄合作研制的大型客机C929模型亮相中俄博览会。

  作为感受中俄双边合作脉搏的重要平台,“两会合一”的中俄博览会与哈洽会展会“小氛围”某种程度上折射着中俄合作的“大气候”。本届展会共有74个国家和地区客商参展参会、80项商务活动,其中过半活动与对俄相关。人们感受到了中俄合作的浓烈需求和愿望。

  纵观本届“双会”,无论是俄中参展商、投资者对合作需求从范围到深度的延展,还是中俄政府的实际举动、未来打算,都让人们深切感受到以中俄博览会和哈洽会为平台的两国合作更加深入务实,也看到了这场盛会的载体城市——哈尔滨,全方位构筑对俄合作的新格局。

  “接地气”,中俄合作更加务实

  “注重效果、更加务实。”这是俄方参展商与中方参会者对这次国际展会的普遍看法。

  本届展会核心展区为中俄合作馆,俄方10余个政府部门,远东、西伯利亚、中央、乌拉尔等联邦区所属的15个州区,以及俄罗斯技术公司、联合发动机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和70余家各领域企业参展,参展面积较第二届博览会增长50%,创俄方来华参展面积新高。

  俄罗斯政府与客商团体“量势”压人,除了在寻求与中国展开经贸与技术合作等常规领域外,今年开始琢磨究竟什么是中国消费市场感兴趣的?接地气,成为必选项——俄罗斯国家馆中几乎每一个俄罗斯地方州或联邦国展区,都会“顺便”推销自家的食品:从豆油、面粉、肉奶制品到糖果零食,不一而足。

  “中国是美食国度,食品是俄罗斯企业眼下最容易进入中国的切口”,展商丹妮亚为抓住这个机会——两年多前毅然从生活了6年的北京搬回俄罗斯,然后在阿穆尔州成立一家名Taiga Organica的企业,专门面向中国市场销售俄罗斯食品。

  另一方面,中国组织对接推介活动更为高效务实。

  “展会交流时间太有限了,我们提前把各个企业的资料编制成册,翻译好后发给双方”,参与“第二次对俄工业与技术合作洽谈会”活动的省工信委装备处冯涛介绍,此举使中俄企业参展前即能筛选洽谈对象。当天,300多家寻求对接的中俄企业迫不及待鱼贯而入,对接没开始会场里已人满为患。工作人员只好向后续人员致歉,“大家稍等,正协调增添椅子”。

  “今年我们强化投资贸易撮合服务,与俄罗斯工商组织共同梳理了2200条合作线索,整合了客商资源,使其洽谈对接更加充分。”中俄博览会组委会中方秘书处副秘书长、省贸促会会长鄂忠齐介绍,本届博览会还在场馆外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完善了线上线下对俄商贸合作服务体系,各项配套服务工作均得到参展参会客商的认可。

  “”为媒,资本与技术深入嫁接

  作为曾经的全球科技强国,俄罗斯科技力量至今在许多领域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和产业升级技术合作需求。“俄罗斯有技术和资源,中国有资本和市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田永祥指出,中国与俄在航天航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开发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

  事实上,本届博览会上从商务论坛的高端对话,到面向公众的展馆展区项目与产品推介,中俄双方都加大力度寻觅彼此对接的机会。滨海边区州政府米克卢舍夫斯基州长率400余人代表团参加本届博览会,在省州对接活动中,该州与黑龙江开展广泛对接洽谈,签署合作协议20项,这是自1995年建立友好关系以来两省州政府规模最大的一次全方位交流活动。

  “中国辽宁号航母前身是苏联瓦良格号”,在展馆中,参展的乌克兰“敖德萨—上海1871”商会会长波利斯·沃洛申科夫不放过任何一次向中方市场推介技术的优势。仅他所在的地区商会组织,本次就带来十几个项目,希望中方企业以投资方式实现技术引入和产业化。

  满满诚意面前,“无缝”对接俄方的科技资源与大项目,是中方深化对俄合作的重要抓手。

  展会期间诸多有的放矢的交流会和推介会,让中俄双方不少项目“对上眼”了。拥有完整的燃气轮机生产制造体系的哈尔滨汽轮机厂,与整合了俄罗斯国内80%以上燃气轮机设计及制造单位的俄罗斯联合发动机集团公司,共同签订《燃机机组采购、制造和开发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中小燃机生产领域开展技术合作。哈汽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合作,将创造中俄企业合作范围与深度之最”。

  科技与产业项目合作,离不开资本的输血。本届展会将中俄合作深入到双方资本创新层面。

  哈尔滨银行与俄罗斯外经银行共同发起创建了第一只中俄银行合作基金——中俄高科技产业投资基金,这是我省第一只以跨境技术转移为目的的基金,开创了中俄基金合作新模式。

  16日举行的中俄国际创新投资论坛重在探讨资本与服务机构如何支撑中俄两国科技项目合作,其中,哈尔滨市与俄罗斯风投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谅解备忘录。“这无疑开辟了一条新的对俄科技合作渠道,中俄合作由此进入一个重要里程碑阶段。”市科技局局长李志杰说,以前,哈市对俄合作主要通过政府搭平台把原始创新项目引入国内。现在,通过市场化的资本合作,将加速双方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

  建“中心”,双会语境下的冰城新定位

  “通过这次博览会可以看出,中俄合作正在由单一经贸合作向贸易与投资相结合转变,农业、新能源、航空航天及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等合作领域表现出强劲势头。”鄂忠齐介绍。

  在展会之外,作为核心要素的哈尔滨,也借助哈洽会合体升级为国家层面中俄博览会、哈尔滨新区成为全国唯一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的契机,在不停的承接和角度转换中,重新诠释对俄合作中心城的新内涵。

  “随着现代交通与信息的发展,哈尔滨依托地缘的传统优势不可避免遭遇郑州、新疆等多地竞争,新时期哈尔滨要形成别人无法替代的地位。”哈尔滨对俄交流合作资深人士、松北区工信商务局副局长蒋丰说。

  事实上,除服务贸易中心之外,哈尔滨正全力打造多个“中心”,构筑对俄合作综合服务体系。

  比如,形成国际采购服务中心。位于世茂大道的科谷国际采购服务中心,除接连两年承接博览会中俄国际创新投资论坛之外,其服务内容涵盖国际工程开发、投融资管理、资产管理、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技术转让以及咨询、物流、保险、翻译等各个环节。眼下,这里已成为国内少有的针对东北亚尤其是俄罗斯等俄语区国家,开展国际科技经贸合作的一站式专业服务平台。

  位于科技创新城内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目前已入驻对俄企业32家,以及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科研部门。目前基地内有包括发动机医生科技有限公司在内的国际孵化项目近40个,涉及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与环保、现代农业等众多领域。这些项目中,已有4项得到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计划支持。

  构成一个地区区域面孔的诸多要素中,文化最能打动人心。本届博览会上哈尔滨承接国家级文化活动“俄罗斯电影节”,拓展对俄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即将投用的1.6公里长的俄罗斯风情街——阿尔巴特旅游餐饮街,以俄罗斯人为主运营,集文化艺术等多功能于一体。展会期间,街区邀请多个俄罗斯州区入驻开设特色商铺,力求恢复上世纪20年代哈市外侨聚居的景象,形成龙江又一张文化名片。

  这些“中心”,将全面重塑哈尔滨在全国对俄合作中不可取代的独特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