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差100℃ 下井一身汗,出井一脸冰

04.12.2017  11:32

张立斌奋战在供热抢险一线。

  连日来,哈市持续低温,最低气温已经达到了-24℃。当人们在家中尽情享受温暖的时候,一支由60人组成的供热巡检、抢修队却在为守护温暖而默默奉献着。

  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出发,30分钟务必到达抢修现场,对于哈市华能集中供热公司输配分公司的供热巡检、抢修队来说,这是一条铁的纪律,这4000多万平方米供热网如同血管网,他们用实际行动呵护着管网的循环、正常运转,让温暖流动在30万户居民的家中。“抢险队”,是这支队伍对自己生动而通俗的称呼。

  作为输配分公司的技术“大拿”——张立斌是“抢险一队”的队长,也是一名基层党员,负责一次网维护抢修。“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到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把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努力的方向,把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作为工作的最大动力。”张立斌说,他们的抢险工作常常会遇到高压蒸汽、近100℃的高温管网以及无法预知的各种危险情况,“为了让百姓住上暖屋,我们党员辛苦点,值!

  保证居民家温度 “带压”完成“脏累苦”作业

  11月30日上午9时许,在道里区经纬十一道街一口供热井旁,张立斌和4名巡检队员从一辆供热工程车上下来,取下锥形桩围住井口,随即将井盖打开。

  在井盖被打开的一瞬间,井口骤然喷出一股两米多高的蒸汽柱。

  为降低井内高温,张立斌和队员们将“轴流风机”抬到井口,启动发电机,向井内吹风降温。随着一股股蒸汽的迅速升腾,当深达3米的井内管路隐约可见时,再将气体探测仪拴在安全绳上坠入井内,“温度、气体都达标,可以入井。”说着,张立斌戴好安全带和强光手电,准备下井。在下井前,张立斌又将安全绳拴在另外一名队员的安全带上。张立斌告诉记者,一旦井内出现突发情况,井上队员可以迅速将他拽出井口,保证下井队员的生命安全。

  两米见方的井室,纵横密布的热水管道,转身相当困难。身高1.75米的张立斌告诉记者,他们巡检的供热管网都是一级管线,管路的温度都在100℃左右,操作时稍不小心就会被水管烫伤。入井操作必须做好防护,连手套都是隔热的。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张立斌打开手电对管线和阀门逐一检查。

  张立斌告诉记者,正常的巡检管井工作还好办,如管道发生泄漏井室积水,为了保证居民家的温度,他们绝大多数时候都会采取带压工作的方式进行抢修,这样内外温差可达100℃以上,“如果井室里都是积水,脚下安全不能确定,不知道会踩到什么或者是绊到什么,防护服也可能会被锋利的物体刮破,烫伤也是常事儿,而像这种脏、累、苦的高难度作业对于抢险队员来说已经成为了常态。

  “下井一身汗,出井一脸冰”,已然成为他们工作的真实写照。

  舍小家为大家 努力提升百姓幸福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作为供热一线抢险队员,就得舍小家顾大家,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到老百姓的心坎里。

  张立斌告诉记者,在他们这支“抢险队”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无论冬夏,全员必须手机24小时开机,无论身处何地,接到抢险指令必须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尤其在重要节假日,更是丝毫不敢懈怠。对于热网来说,一旦出现问题就是大事儿,一条管线的故障可能就会影响到整片区域的供暖,所以元旦、春节等节假日责任更重。

  “自从2011年加入到输配分公司抢险队,6个春节除夕夜都是和同事们在单位或抢险现场度过的,不是不想回家过年,只是我的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实在走不开,而家人也从最初的不理解,转变到现在支持我的工作,不为别的,就是希望住户家里都能热热乎乎的,我们抢险及时,住户住着也踏实舒心。”张立斌感慨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