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专家出招解决瓶颈问题 让龙江再造米中看又中吃
记者 衣春翔
4月7日,在哈尔滨去往齐齐哈尔的高速公路上,路面有些湿滑,这让长途客车比较颠簸。可记者发现,客车上两位来自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教授韩翠萍和侯俊财却在颠簸的路面上看着学术书籍,并不时探讨着专业问题。
两位教授之所以在颠簸的车上也要如此用功,是因为他们和车上其他15位海外归国高层人才一样,是带着任务去齐齐哈尔的。他们要在齐齐哈尔市及所辖市县开展交流、帮扶活动,而帮扶活动,则拉开了省人社厅开展的黑龙江“海外赤子为国服务”活动的序幕。
韩翠萍和侯俊财的任务很明确,帮助齐齐哈尔瑞盛食品制造有限公司解决产品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协助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助推龙江食品产业发展。
记者跟随两位教授在瑞盛食品公司生产车间采访时,看到一件稀罕事儿:这里的大米真的是“绿色”的。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眼前的并不是真正的大米,而是由该公司生产的“膳配米”,是将大米挤压粉碎后,和绿豆、螺旋藻一起加工而成的再造米。这种大米除含有大米本身的营养成分外,还富含膳食纤维以及各种维生素。除绿色大米外,还有红色、黄色、黑色和紫色“大米”,之所以有不同颜色,是因为添加了不同的谷物。
据了解,这款产品一经推向市场,就得到消费者认可,尤其在南方发达城市销售很好,甚至还得到海外市场的欢迎。侯俊财教授告诉记者,“膳配米”其实就是一种挤压再造米,这是大米产业的新生事物,现在市场竞争并不激烈。“再造米一般是用制作精米过程中产生的碎米做原料,这些碎米的营养成分丰富,但少有人食用,大部分都浪费了。通过挤压再造技术,不但能让碎米重新变成‘大米’,还可添加不同的营养成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瑞盛食品公司的技术顾问王文侠告诉记者,就是这种市场前景好、竞争并不激烈而且十分“环保”的产品目前却遭遇了技术瓶颈。
原来,瑞盛食品公司希望再造米的外观可以和真正的大米一样,可在生产过程中,再造米会出现裂纹,甚至会碎裂。同时,公司在“膳配米”的基础上想要进一步研发“营养方便米”,让“膳配米”能够像方便面一样用开水一泡就能够食用。但在研发过程中发现“营养方便米”加入开水后,总是在水面上“飘”着,口感不好,这成为公司研发新产品过程中最挠头的问题。
王文侠说:“我们迫切需要解决这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解决了,就能让龙江再造米看起来更漂亮,第二个问题解决了,就能让龙江再造米吃得更方便。再加上我们的产品本身具有绿色营养的特点,可以更好的抢占市场,尤其是发达城市和海外市场。”
为解决问题,两位教授在生产车间与技术人员和一线生产人员进行了交流。
“再造大米并不一定要和真正的大米一模一样,有一些裂纹没有关系,甚至还可能成为产品的特色。”韩翠萍教授说,“碎裂问题,可以适当调整一下产品原材料。不同类型的大米淀粉含量不一样,通过使用其他品种的大米也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在再造米干燥过程中,要根据添加谷物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烘干参数。”
对于“营养方便米”的问题,侯俊财认为,可以在营养方便米中添加小麦的糊粉层作为粘结剂,“糊粉层是小麦种子胚乳的最外层组织,是小麦籽粒中极富营养成分的部分,添加它做粘结剂,可以增加方便米的密度,密度高了,方便米就会‘沉底’。同时,也能够增加方便米的营养成分。”
听了两位专家的话,王文侠很受启发,她兴奋地对记者说“两位教授的意见参考性很强,企业会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实验,争取早些解决技术问题,为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助力。”
在回哈尔滨的路上,韩翠萍和侯俊财两位教授还是没闲着,他们打算把瑞盛食品公司遇到的技术难题当成一个课题来研究。韩翠萍说,“在现场,我们提出的意见并不十分成熟,回学校后,还要进行科研攻关,争取早日给企业一个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
两位教授都对记者感慨,下基层,不但用专业知识解决了基层难题,也为自己的科研找到了方向。
(《黑龙江日报》2015年4月12日头版头条)